只待麴酒飄香萬家時

——記大田縣建設鎮建忠村駐村第一書記鄢飛

一年半,500多天,鄢飛用腳步丈量了村裏的每一個角落,走訪了全村682戶。

鄢飛,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工學博士。2017年12月,作爲省委選派第五批駐村幹部,選派到大田縣建設鎮建忠村任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怎麼幹?鄢飛堅持把“規劃寫在大地上”,與村民一起喫苦一起幹,帶領羣衆走出一條山區脫貧致富的小康路,村裏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謀發展,基層黨建“領頭羊”

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基礎低端、鄉村旅遊尚未起步……這是鄢飛對建忠村的第一印象。

變化這一切,靠什麼?第一書記的第一要務就是抓黨建。鄢飛從抓班子、抓黨員、抓陣地入手,通過示範帶動,讓黨員幹部成爲促推村裏發展的“生力軍”。

村黨組織軟弱渙散,他以2018年村級組織換屆爲契機,做足選情摸排、考覈評議等前期準備工作,成功選出7名素質優良、熱心幹事創業、羣衆公認的村“兩委”班子,改變以往“陳、吳”兩家分天下的局面,順利實現“一肩挑”任務。

農村黨員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農忙爲藉口,牴觸政治理論學習,鄢飛親自爲全體黨員上黨課;村裏黨建文化元素缺乏,他積極探索黨建文化建設的新內容、新形式和新途徑,總結濃縮大田紅色文化,建立戶外大田黨史展館,建成全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鄢飛還制定了全年“主題黨日+”活動計劃,做到黨務和村莊發展不搞“兩張皮”。村黨支部落實黨內基本制度也越來越規範,2018年度的村黨支部組織生活受到市委組織部現場觀摩指導。

繪藍圖,托起曲村“新希望”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鄢飛梳理近千條次意見,召開了20餘場座談會,在反覆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制定了《建忠村20182020的發展規劃》,並結合實際策劃了16項重點建設項目。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錢事難辦。爲了籌集資金和項目,鄢飛上百次到省、市、縣各部門爭取項目和資金,協助鎮村爭取到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等一批上級補助、支持項目,共計各類財政資金900餘萬元。

一年半來,鄢飛還協助村裏累計募集資金300餘萬元。

建忠村擁有700多年的紅曲製作歷史,是中國烏衣、黃衣、紅衣紅曲的發源地和主產地之一,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缺乏科技支撐和市場化推廣運作,制曲工藝陷入生存危機。

鄢飛主持籌建紅曲產業研發中心,項目列入大田縣2019年重點項目,總投資800萬元,今年2月項目啓動建設。爲實現紅曲酒能進入正規渠道銷售,動工改造廢棄舊礦部,建設年產120噸小型現代化酒廠……

創特色,提升村民“幸福感”

幫扶濟困,鄢飛牽掛着全村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活與困難。

貧困戶吳林椿想養殖孔雀,但苦於沒有資金和技術。鄢飛帶着他去學習孔雀養殖技術,還幫他找來愛心企業幫他建起孔雀園,養殖孔雀100多隻,可實現年純收入4萬元,實現穩定脫貧。

村裏還有5位貧困學子,鄢飛積極聯繫愛心企業,通過結對幫扶形式給予資助,資助每人1萬元,讓他們重新回到了學堂。

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這是鄢飛駐村的初心。他積極對接省農科院,實施稻田彩繪項目,打造五彩稻田,種植油菜花、玉米等特色農業;以“紅曲小鎮”爲字樣,打造四季花海,預計2020年建忠村財收入將達25萬元以上。

鄢飛還按照以農促旅、文旅結合的思路,依託紅曲文化產業和筆架山自然資源優勢,通過與周邊的安貞堡、琵琶堡、桃源花海等旅遊點串點成線,規劃週末遊精品線路,帶動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村民增收。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美麗的曲村發展越來越好。駐村在外,家庭裏裏外外照顧不到,成爲了鄢飛最大的遺憾。“家人都很支持我,建忠村是我的第二故鄉。”鄢飛說,他期待麴酒飄香萬家時,每個村民都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