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隻橘貓

很多人都覺得我很可愛(*╹▽╹*)

卻很少有人懂我

不信你隨便找人問下

你們就只會說我胖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其實橘貓只是人們對我們喵星人的一個俗稱

並不是一個種類

貓家真名是Felis catus

這是拉丁名

翻譯成中文就是野生斑貓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可能有鏟屎官會疑惑

怎麼變成野生斑貓了?

給你們人類科普下

所有的家貓都是野生斑貓的一個亞種

正如所有的狗狗都是灰狼的亞種

不信的話

你們可以查閱卡爾·林奈在他1758年發佈的著作《自然系統》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貓被人類馴化簡史

早在一萬年前

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被人類馴化了

你們人類的考古學家在塞浦路斯一個距今9500年的墓葬中發現了一隻貓

也就是說古埃及人在6000年前就開始馴化我們的祖先了

不信的話

你去埃及法老的金字塔裏去瞅瞅

那裏也有成千上萬的“貓乃伊”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我們貓家族是天生的捕鼠小能手

最初人類馴化我們可不是爲了把我在家裏供着

沒事曬曬圖

而是“別有用心”!

把我們馴化之後

就是爲了消滅老鼠的

隨後

一些航海的船員們也特別喜歡攜帶我們出海

專門抓船上的老鼠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隨着海員出海

我們的足跡席捲了整個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

乃至今天遍佈世界

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我們喵星人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喵星人眼中的人類

雖然我們喵星人和人類打了上萬年的交道

按說應該彼此瞭解

可是我對人類還是有些小失望

你們根本不瞭解我們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隨便舉幾個小例子:

一些主人遠遠地就給我們打招呼

我好想說,“你是不是sa啊~”

我們喵星人都是近視眼

聚焦範圍在0.3-3米

3米開外的物體是模糊的

5米開外根本分不清人和汪星人了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一些好事的人類總想着給我剪鬍鬚和眉毛…

說多了都是淚啊!

眉毛和鬍鬚於我們喵星人而言

可不是爲了好看美麗

而是重要的感覺器官

這裏麪包含大量的神經末梢

可以感知周圍的風吹草動

一旦鬍子和眉毛沒了

這跟聾了和瞎了一樣難受啊!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真的“十隻橘貓九隻胖”嗎?

到可氣的事

最最最讓我們橘貓氣憤的是人們說

“十隻橘貓九隻胖,還有一隻壓塌炕。”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這純屬於謠言!謠言!謠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今天,我就給你們人類科普下

說我們胖的屬於心理學上的“倖存者偏差”

指的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

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

這是一種常見的邏輯錯誤。

比如,網上曬的照片都是從我們家族裏挑出的大胖子

給人造成我們橘貓都胖這種印象

我要是把你們人類中的大胖子都挑選出了

不知道胖成什麼樣子了

可是我有說過你們人類都是大胖子嗎?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此外,我講講科學

如果想要證明我們橘貓都是大胖子

那得找到我們身上的肥胖基因纔可以

可現實是人類科學家們並沒有在我們貓身上找到肥胖基因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貓薄荷與貓的味覺

還有一些主人有事沒事給我們喫蛋糕

他以爲自己喜歡喫甜食我們就喜歡

殊不知,我們貓科家族在早期演化過程中丟失了對“甜”的味覺

根本嘗不出甜味

我們不喜歡甜食

不過我們偏愛貓薄荷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貓薄荷是一種植物

爲脣形科荊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草芳香

可能人類會疑問

爲啥貓也愛喫草?

更有人傳言

說我們喵星人喫了貓薄荷之後就跟人打了興奮劑一樣!

氣死貓了!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哎,稍微查下貓薄荷的化學成分就明白了

真實情況是,貓薄荷全草均含揮發油

含量可達20-40%

最高可達57%

揮發油成分爲假荊芥內醋、金合歡婦、法尼痛、按油醇等

貓薄荷揮發油能刺激中樞神經

使有關腺體增加分泌

促進皮下血管舒張

促進熱量擴散

從而起到降溫的效果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貓薄荷

此外

貓薄荷揮發油對真菌和細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還能夠驅蚊驅蟲

消炎止癢

這麼好的東西

我們貓類自然喜歡啊

好了,今天就跟你們人類聊這麼多

還希望你們能夠多多瞭解和愛護我們喵星人哦!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爲什麼十個橘貓九個胖?看到這顏色就明白了一切…

來源 | 科普中國

編輯 | 吳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