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百億的海底撈如何承載千億市值?

上市首日高開低走 千億市值僅停留25分鐘

9月26日,國內餐飲巨頭海底撈(HK6862)正式登陸港交所。在開盤後的8分鐘內,該股股價一度漲超10%,最高漲至19.64港元,市值也突破1000億港元。然而好景不長,隨後該股股價出現跳水,最低跌至發行價17.80港元,險些在當日破發。最終,該股股價報收17.82港元,海底撈總市值達到944.46億港元。

營收超百億的海底撈,能否撐起千億港元的市值?對於高速擴張卻又面臨業績“天花板”的海底撈來說,上市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上市後的路還很漫長,要解決的問題也還有很多。

張勇夫婦成大贏家 身家近600億港元

海底撈的董事長、創始人張勇,首席運營官楊利娟一起敲響了港交所的銅鑼,親身體驗海底撈踏上資本市場之旅。在上市儀式上舉起香檳慶祝的不只是海底撈的高管,還有從福州、上海等各個門店趕到香港共赴盛宴的服務員及領班代表。這家1994年從四川簡陽發家的火鍋店,創造了中國餐飲史上諸多記錄,既是國內首家營收過百億的餐飲企業,也是市值突破千億港元的餐飲企業。

由於用力過猛,張勇在敲鑼的瞬間被巨大鑼聲震到了耳朵,但他卻捂着耳朵開懷大笑,因爲他是海底撈上市的最大贏家。資料顯示,海底撈由張勇、舒萍夫婦和施永宏、李海燕夫婦聯手創辦,目前張勇夫婦合計擁有海底撈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62.70%的權益,按昨日17.82港元的收盤價計算,海底撈總市值昨日達到944.46億港元,張勇夫婦的身家則達到592億港元。

首日股價高開低走 千億市值只有25分鐘

作爲十年以來香港市場第一個大型餐飲消費服務IPO公司,海底撈這家傳統的餐飲企業從來不缺少話題,從“服務貼心到變態”著稱到入選MBA教材等話題使得這家企業從來不缺乏故事。而業績的高增長也使得這家火鍋企業備受資本市場的追捧。海底撈的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海底撈的營收和利潤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70.5%。

海底撈自發布招股信息以來,就頗受市場熱捧,在上市前遭到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大舉超額認購,最終確定的港股IPO定價爲17.80港元,是14.80港元至17.80港元招股區間的上限。

但在上市首日,海底撈的股價卻足以令人失望,在開盤後的前8分鐘,海底撈的股價一度漲至19.64港元,與17.80港元的發行價相比,漲幅達10.34%,市值也一舉突破千億港元。然而好景不長,隨後該股股價快速回落至18港元之下,全天股價超過18.87港元的時間不超過25分鐘,也就是說,按照53億股的總股本計算,海底撈的市值超過千億港元的時間不超過25分鐘。最終,海底撈每股報收17.82港元,與17.80港元的發行價相比,僅僅上漲0.02港元,總市值爲944.46億港元。

在海底撈上市當天,海底撈的底料提供商頤海國際(HK1579)的股價下跌3.93%。這家在海底撈上市前就分拆出來的火鍋底料子公司於2016年7月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約194億港元。

估值過高有隱憂 市盈率爲呷哺呷哺2.8倍

上市首日股價表現不盡如人意,從另一面反映出,資本對海底撈的追捧已趨於理性。

根據海底撈的發行結果,17.80港元的IPO定價使公司估值高達943.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30億元,對應的2017年淨利潤爲11.94億元,市盈率高達69.5倍,遠遠高於餐飲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同爲火鍋品牌的呷哺呷哺的市盈率只有24.85倍。

“海底撈的估值幾乎透支了2018年和2019年的盈利預期。”花旗銀行分析師此前表示,海底撈的高速增長主要靠今年分店大幅增加70%所帶動,但激進的擴張計劃將削弱公司的同店銷售表現,且公司並無“海底撈”的商標擁有權,因此估值應比全球連鎖餐飲同業有折讓纔算合理。見智公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從估值角度看,海底撈的現金創造能力建立在極高的經營效率之上,經營效率的小幅波動會帶來極高的未來盈利波動,這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關鍵風險點,也是高估值的海底撈上市後一直要扛着的重大經營壓力。

擴張實現高增長 今年新開店180-220家

上市後背負業績壓力的海底撈,仍將堅持高速擴張的策略。業內分析人士稱,海底撈的高速擴張是爲了獲得市場對其未來成長性的一致看好,以得到更高的估值。對於這家傳統餐飲企業而言,開新店幾乎是唯一實現業績高增長的方式。

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上市儀式上表示,上市後募集資金的60%會用來在各地開店,預計今年開店數在180家至220家之間,其中有15家至22家店將開設在海外。

北京晨報記者統計後發現,自2015年以來,海底撈的擴張日益加速。2015年海底撈的店面數量是146家,2016年底的店面數量是175家,2017年底增至273家,預計2018年底可達到473家。海底撈的目標是2018年新開店數量220家,這意味着,今年新開的門店就能超過海底撈成立22年以來的總和。

高速擴張戰略是保證業績高速增長的唯一辦法,但也充滿隱患。“通過門店擴張獲取規模增長是海底撈謀求百億美元估值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最終擴張失速,導致經營效率下降,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公司可能會成爲又一個一戳就破的市值泡沫。”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強調,另外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餐飲企業繞不過去的坎,餐飲產業鏈條的複雜性決定了整體食品安全的管控難題,這對海底撈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

北京晨報記者 陳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