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公益一對一微信諮詢進行中(首次免費),需要的家長朋友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本圖經拍攝者授權使用,拍攝者:崔蕾

朋友圈發佈關於陪孩子寫作業氣出問題的新聞並不少見。據報道,一位家長陪小孩寫作業,因作業經常出錯,家長無法接受現實,最後被氣得心肌梗塞,送進醫院。

因此,家長“因陪孩子寫作業,情緒失控”的話題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有的人在不斷地吐苦水,說陪孩子寫作業,真心不容易,家長情緒失控也情有可原。但是這樣對孩子發脾氣和吼孩子真的是正確的方法嗎?這種陪伴方式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而且可能會讓孩子發展出厭學情緒,把寫作業當成一種壓力。

曾有諮詢案例,孩子輟學,父母無論如何也勸說無濟於事,經瞭解,孩子從低年級開始寫作業,媽媽會陪在身邊,只要字寫歪了點或者算錯題,媽媽就會惡狠狠地掐一下女兒的胳膊,(只因爲媽媽覺得題太簡單,孩子就是粗心,要給她長長記性)可是媽媽萬萬沒有想到,她在女兒身上漸漸種下“學習是件多麼可怕的事”的因,捱打責罵與寫作業形成了“正”相關,被打罵,經無條件刺激後形成無條件反射恐懼,學習,經條件刺激而形成厭惡學習

什麼是作業?

一般是指爲了完成學習任務、檢測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學習活動。作業分爲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大類。

課堂作業,當堂佈置、當堂完成、當堂講評等等,主要是爲了檢測當堂學習效果等各種練習,如課本上的習題;課外作業是指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如回家作業。

簡單來說,學習和初步掌握新知識內容、方法技巧都需要通過課堂學習來實現,但如果想要進一步徹底掌握好相關知識內容,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那就需要通過習題訓練等等來實現,如作業。

同時,一堂新課學生“聽”的怎麼樣?知識方法都掌握好了嗎?重難點都解決了嗎?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等等,這些學習效果反饋最終都是通過作業批改體現出來。

因此,大家對作業的作用和地位一定要十分了解,否則就會造成“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師批改”變成“家長批改”等等情況出現。

對作業的認識:作業可以出錯嗎?

很多家長對自家小孩的作業會感到“無奈”和“憤怒”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忍受孩子作業出現一大堆錯,如要麼字寫錯、字跡混亂,要麼就是計算出錯等等。很多家長看到這樣的作業恨不得撕掉重寫,即使壓住內心的怒火,多教幾遍還是不會,特別是對於小學低段的孩子,一些家長就恨不得自己親自動手。

時間一久,“學生作業”也就變成“家長作業”,小孩在學習上慢慢變的懶散,依賴家長的幫助,主動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等等都得不到培養,甚至認爲讀書就是爲了家長而讀。

另一方面,一些教師也無法容忍自己的學生作業出現錯誤。畢竟在頭天的課堂上努力把每一個知識點講解那麼透徹,每一個方法技巧講了又講,每一個生字一遍又一遍帶着寫等等。按道理,學生都是能做全對,怎麼可能會出錯呢?這也間接讓很多家長和學生不敢在作業上出錯,出錯就感覺沒認真聽課等等。

我們試着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從出生到能聽懂我們說話、能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直到能跟我們順利交流,這些都是我們每天不斷重複在孩子面前:“寶貝,叫爸爸媽媽”!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同孩子的交流結果。同樣,我們面對孩子的作業,也需要教師和家長具備這樣的耐性,“不厭其煩”去引導他們。不要孩子長大了,而我們卻忘記耐性和引導!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天才,沒有人能真的聽一遍、看一遍就什麼都會。天才,只是比別人更會用方法,更加努力,更會思考,學習習慣更加優秀等等。

既然是作業,它就允許出錯。因爲只有出錯,我們才能知道問題在哪?哪裏才需要進步?哪裏才需要努力改進?哪些地方是薄弱環節等等。

很多家長說看到孩子的作業出問題,特別是知識上的錯誤就“受不了”,控制不住就想去罵、指責、發怒、代勞等等。此時,作爲家長您真的控制不住,建議去買份高考數學做一做,讓自己冷靜冷靜。因爲大家或許會發現,從學校畢業多年後的你,重新面對高考數學可能就只會做幾個選擇題。

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

很多家長看小學題目簡單,一看就知道答案,那是因爲我們都讀了十幾二十年的書。自己的小孩爲什麼會學得這麼差?換位思考,他們纔剛開始學這些知識、才第一遍學寫這個生字,或許他們還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甚至有些小孩對作業上的對錯意味着什麼都不清楚等等,而這些正是我們需要教給他們。

因此,家長關注孩子作業,更應該是關注他們的學習習慣,如:

1、回家會不會主動寫作業;

2、寫作業姿勢、態度端不端正;

3、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幫助他們制定一些學習計劃,如幾點必須寫作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就不能看電視等等;

4、遇到學習問題,選擇主動思考還是逃避;

5、做作業之前會不會先進行復習;

6、做完作業會不會進行解題反思;

7、作業不會做,是因爲知識沒掌握好,還是方法技巧上的問題;

8、試着跟孩子聊聊,讓他們主動說說在學校各種情況,及時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

9、偶爾跟孩子聊聊讀書的意義,不要讓孩子感覺讀書就是爲了家長、教師;

10、會不會主動制定學習計劃、目標等等。

家長儘量去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差,其實就是學習習慣差的結果。成績只是一個結果,就是受一個人學習習慣、行爲等各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

如果家長想一夜之間就讓自己的孩子把所有作業都寫對,字寫得漂漂亮亮,考試必須多少分等等,這是不現實的。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的作業不能達到自身的“心裏標準”,就越俎代庖“幫”孩子寫作業,如看到孩子詞語不會背或計算出錯,家長馬上就把正確答案寫出來或者讀出來,那麼這樣做作業有什麼意義?孩子思維得到鍛鍊了嗎?這樣的作業全對又是爲了什麼?

作業對與錯,可以大膽交給老師來批改。如果作業必須都要全對才能上交,那還做什麼作業,做作業又有什麼意義?作業出錯,對於孩子來說一次非常好的“重學”機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的孩子就進步了。

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發現自身學習問題,哪些地方還要進步等等;教師通過作業,把控全班學生整體學習狀態、及時發現個別學生學習問題,根據作業反饋情況,制定新的教學計劃等等;家長通過孩子的作業,及時發現孩子的學習習慣上的毛病,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爲孩子悄悄埋下快樂學習的種子

一、做個好榜樣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可能顯得有點可笑,但仔細想想也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擺什麼樣兒,孩子就容易學什麼樣兒。孩子每天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如果你想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而家長就是孩子的範本。

二、動力

小時候總聽父母講,有一種孩子是天生的,父母都是農民沒有認字的,平時都下地幹活也不管孩子學習。人家那孩子自己就知道學習,而且學習特別好,最後考上了名牌大學等等。我想這種孩子的學習環境一定不會太好,學習對於她來說是快樂的,快樂就是她愛學習的動力,在快樂中學習也是她成功的關鍵。

三、不着急

學習要有一個過程,不能着急。比如你給孩子聽寫生字,發現錯字多了有沒有不高興拉長臉給孩子臉色看?孩子做錯題有沒有冷臉生悶氣?經常這樣做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壓力太大就會降低學習興趣。

四、別逼孩子

有些家長沒時間管理孩子學習,又擔心孩子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怎麼辦呢?讓孩子參加大量的學習班,逼迫孩子上完這個班上那個班。有些孩子私下裏跟小夥伴說,我最討厭過週末了,我媽逼着我去上學習班,我報了5個學習班,有英語、作文、繪畫、鋼琴、寫字。從學習班回來還要寫作業,根本就沒時間玩!還有孩子,一看自己的成績沒達到媽媽要求的數字,說怕被媽媽知道了捱打,直接把考卷撕碎扔進垃圾筒。可以見得,逼孩子太緊,孩子是不快樂的。

五、尊重孩子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童年就應該是快樂的,應該是在玩得開心纔行!玩不好,也學不好。玩可以鍛鍊身體,釋放體能,學習社交能力,學習書本里沒有的東西,感受大自然的聲音。誰小時候不貪玩呢?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玩得更充分!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信任。玩夠了,他自己就會找書看,這個時候你讓他讀書、寫字,他自然會照做。晚上七點以後,小區裏很少有小學生的身影,都在家學習呢!不寫不行,要交作業,玩耍難道真的只能存在於想象層面麼?

作爲家長是否可以鼓勵孩子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然後一起戶外活動上一會兒,一掃整天的疲憊呢?如果孩子體驗到自己是因爲合理利用時間而帶來的快樂,相信會慢慢形成內動力,促進形成高效學習、堅持運動的好習慣。

六、信任孩子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報過高期望。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相信孩子會一點點強壯起來。

樂桃桃有話說:當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就會逐漸形成條件反射,喜歡學習,愛上學習。

相信天底下沒有人會相信被打了一頓,最後又說我是因爲愛你纔打你的,作爲成人,你能接受麼?那爲什麼要讓孩子接受呢?

如果家長情緒容易波動,建議在孩子寫作業時自己也專注地忙自己手頭的正經事兒,轉移下注意力,適當“分分心”,如:看書,寫字,畫畫等,孩子遇到了不懂幫助指點一下就好,不至於傾盡一晚時間,出來的結果成正比,然後氣急敗壞,得不償失。

當然孩子在學習時,家長玩手機、打遊戲和看電視是萬萬使不得的。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有免費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