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公益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首次免费),需要的家长朋友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本图经拍摄者授权使用,拍摄者:崔蕾

朋友圈发布关于陪孩子写作业气出问题的新闻并不少见。据报道,一位家长陪小孩写作业,因作业经常出错,家长无法接受现实,最后被气得心肌梗塞,送进医院。

因此,家长“因陪孩子写作业,情绪失控”的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人在不断地吐苦水,说陪孩子写作业,真心不容易,家长情绪失控也情有可原。但是这样对孩子发脾气和吼孩子真的是正确的方法吗?这种陪伴方式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而且可能会让孩子发展出厌学情绪,把写作业当成一种压力。

曾有咨询案例,孩子辍学,父母无论如何也劝说无济于事,经了解,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写作业,妈妈会陪在身边,只要字写歪了点或者算错题,妈妈就会恶狠狠地掐一下女儿的胳膊,(只因为妈妈觉得题太简单,孩子就是粗心,要给她长长记性)可是妈妈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女儿身上渐渐种下“学习是件多么可怕的事”的因,挨打责骂与写作业形成了“正”相关,被打骂,经无条件刺激后形成无条件反射恐惧,学习,经条件刺激而形成厌恶学习

什么是作业?

一般是指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检测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

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当堂讲评等等,主要是为了检测当堂学习效果等各种练习,如课本上的习题;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回家作业。

简单来说,学习和初步掌握新知识内容、方法技巧都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实现,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彻底掌握好相关知识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那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等等来实现,如作业。

同时,一堂新课学生“听”的怎么样?知识方法都掌握好了吗?重难点都解决了吗?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等等,这些学习效果反馈最终都是通过作业批改体现出来。

因此,大家对作业的作用和地位一定要十分了解,否则就会造成“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教师批改”变成“家长批改”等等情况出现。

对作业的认识:作业可以出错吗?

很多家长对自家小孩的作业会感到“无奈”和“愤怒”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忍受孩子作业出现一大堆错,如要么字写错、字迹混乱,要么就是计算出错等等。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作业恨不得撕掉重写,即使压住内心的怒火,多教几遍还是不会,特别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一些家长就恨不得自己亲自动手。

时间一久,“学生作业”也就变成“家长作业”,小孩在学习上慢慢变的懒散,依赖家长的帮助,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等等都得不到培养,甚至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家长而读。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也无法容忍自己的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毕竟在头天的课堂上努力把每一个知识点讲解那么透彻,每一个方法技巧讲了又讲,每一个生字一遍又一遍带着写等等。按道理,学生都是能做全对,怎么可能会出错呢?这也间接让很多家长和学生不敢在作业上出错,出错就感觉没认真听课等等。

我们试着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从出生到能听懂我们说话、能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直到能跟我们顺利交流,这些都是我们每天不断重复在孩子面前:“宝贝,叫爸爸妈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同孩子的交流结果。同样,我们面对孩子的作业,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具备这样的耐性,“不厌其烦”去引导他们。不要孩子长大了,而我们却忘记耐性和引导!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没有人能真的听一遍、看一遍就什么都会。天才,只是比别人更会用方法,更加努力,更会思考,学习习惯更加优秀等等。

既然是作业,它就允许出错。因为只有出错,我们才能知道问题在哪?哪里才需要进步?哪里才需要努力改进?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等等。

很多家长说看到孩子的作业出问题,特别是知识上的错误就“受不了”,控制不住就想去骂、指责、发怒、代劳等等。此时,作为家长您真的控制不住,建议去买份高考数学做一做,让自己冷静冷静。因为大家或许会发现,从学校毕业多年后的你,重新面对高考数学可能就只会做几个选择题。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看小学题目简单,一看就知道答案,那是因为我们都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自己的小孩为什么会学得这么差?换位思考,他们才刚开始学这些知识、才第一遍学写这个生字,或许他们还不知道读书的意义,甚至有些小孩对作业上的对错意味着什么都不清楚等等,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教给他们。

因此,家长关注孩子作业,更应该是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如:

1、回家会不会主动写作业;

2、写作业姿势、态度端不端正;

3、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如几点必须写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就不能看电视等等;

4、遇到学习问题,选择主动思考还是逃避;

5、做作业之前会不会先进行复习;

6、做完作业会不会进行解题反思;

7、作业不会做,是因为知识没掌握好,还是方法技巧上的问题;

8、试着跟孩子聊聊,让他们主动说说在学校各种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9、偶尔跟孩子聊聊读书的意义,不要让孩子感觉读书就是为了家长、教师;

10、会不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目标等等。

家长尽量去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差,其实就是学习习惯差的结果。成绩只是一个结果,就是受一个人学习习惯、行为等各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如果家长想一夜之间就让自己的孩子把所有作业都写对,字写得漂漂亮亮,考试必须多少分等等,这是不现实的。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作业不能达到自身的“心里标准”,就越俎代庖“帮”孩子写作业,如看到孩子词语不会背或计算出错,家长马上就把正确答案写出来或者读出来,那么这样做作业有什么意义?孩子思维得到锻炼了吗?这样的作业全对又是为了什么?

作业对与错,可以大胆交给老师来批改。如果作业必须都要全对才能上交,那还做什么作业,做作业又有什么意义?作业出错,对于孩子来说一次非常好的“重学”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孩子就进步了。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哪些地方还要进步等等;教师通过作业,把控全班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学习问题,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等等;家长通过孩子的作业,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上的毛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为孩子悄悄埋下快乐学习的种子

一、做个好榜样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可能显得有点可笑,但仔细想想也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摆什么样儿,孩子就容易学什么样儿。孩子每天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如果你想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而家长就是孩子的范本。

二、动力

小时候总听父母讲,有一种孩子是天生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认字的,平时都下地干活也不管孩子学习。人家那孩子自己就知道学习,而且学习特别好,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等等。我想这种孩子的学习环境一定不会太好,学习对于她来说是快乐的,快乐就是她爱学习的动力,在快乐中学习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三、不着急

学习要有一个过程,不能着急。比如你给孩子听写生字,发现错字多了有没有不高兴拉长脸给孩子脸色看?孩子做错题有没有冷脸生闷气?经常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压力太大就会降低学习兴趣。

四、别逼孩子

有些家长没时间管理孩子学习,又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怎么办呢?让孩子参加大量的学习班,逼迫孩子上完这个班上那个班。有些孩子私下里跟小伙伴说,我最讨厌过周末了,我妈逼着我去上学习班,我报了5个学习班,有英语、作文、绘画、钢琴、写字。从学习班回来还要写作业,根本就没时间玩!还有孩子,一看自己的成绩没达到妈妈要求的数字,说怕被妈妈知道了挨打,直接把考卷撕碎扔进垃圾筒。可以见得,逼孩子太紧,孩子是不快乐的。

五、尊重孩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童年就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在玩得开心才行!玩不好,也学不好。玩可以锻炼身体,释放体能,学习社交能力,学习书本里没有的东西,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谁小时候不贪玩呢?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玩得更充分!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信任。玩够了,他自己就会找书看,这个时候你让他读书、写字,他自然会照做。晚上七点以后,小区里很少有小学生的身影,都在家学习呢!不写不行,要交作业,玩耍难道真的只能存在于想象层面么?

作为家长是否可以鼓励孩子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然后一起户外活动上一会儿,一扫整天的疲惫呢?如果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因为合理利用时间而带来的快乐,相信会慢慢形成内动力,促进形成高效学习、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六、信任孩子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要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报过高期望。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相信孩子会一点点强壮起来。

乐桃桃有话说:当孩子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就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喜欢学习,爱上学习。

相信天底下没有人会相信被打了一顿,最后又说我是因为爱你才打你的,作为成人,你能接受么?那为什么要让孩子接受呢?

如果家长情绪容易波动,建议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也专注地忙自己手头的正经事儿,转移下注意力,适当“分分心”,如:看书,写字,画画等,孩子遇到了不懂帮助指点一下就好,不至于倾尽一晚时间,出来的结果成正比,然后气急败坏,得不偿失。

当然孩子在学习时,家长玩手机、打游戏和看电视是万万使不得的。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有免费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