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競價上網政策出臺之後,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也慢慢跟着火了起來。LCOE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度電成本的指標,常見的算法是根據美國Sunpower公司於2008年8月14日發佈的《The Drivers of The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 for Utility-Scale Photovoltaics》,算法如下:

即,LCOE=(初期投資-生命週期內因折舊導致的稅費減免的現值+生命週期內因項目運營導致的成本的現值-固定資產殘值的現值)/(生命週期內發電量的現值)

到底爲什麼會是這麼複雜的算法?我找出了2016年1月發佈的一篇文章重新發布,和大家一起聊聊算法之所以複雜的原因。

每種商品都有各自的成本,風電的成本是怎麼評估,又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先易後難,提出總體思路,細化各項因素,最終得出計算方法。

簡單理解,度電成本就是生命週期總成本除以生命週期總電量,成本又包含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

上圖基本把組成度電成本的三大因素基本說全了,不過,運營期成本還包括資金成本(利息)等,這裏我們暫且忽略了。

但度電成本並不是直接把這三大因素簡單進行加減乘除就好了,還要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時間影響和固定資產殘值影響比較容易理解,折舊和稅收的影響就不容易理解了,下面我們慢慢解釋。

簡單說,折舊就是將成本進行分攤,但這又會影響什麼呢?

前方高能預警!!!

少繳納的所得稅就是減少的成本!

少繳納的所得稅就是減少的成本!

少繳納的所得稅就是減少的成本!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看到這頁,大家就能理解爲什麼不同的項目會有不同的折舊期限了吧,可研裏的13年、15年或者20年,原來都是調出來的。

平準化最好理解了,我今天借你100元,明年還還你100元,這是沒有問題的。可如果是100萬呢,你會不會覺得智商受到了侮辱?

來源:風電峯觀察 作者:蓋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