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秋夜中軸線上誦中秋 永定門鐘鼓樓同時舉辦詩會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爲少年也:則吾中國爲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在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朗誦聲中,“月圓京城 情繫中華”中秋詩會在永定門城樓下南廣場舉辦。作爲分會場,角樓圖書館和鐘鼓樓廣場同時舉辦了中秋詩會。

昨晚,《月圓京城情繫中華》2018永定門中秋詩會舉行,國內著名錶演藝術家殷之光、虹雲、曹燦、杜寧林等與少年兒童朗誦愛好者一起登臺,先後誦讀古詩新詞,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胡鐵湘攝

《沁園春·雪》《觀滄海》《將進酒》《春江花月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愛的土地》……永定門南廣場的中秋詩會現場,瞿弦和、殷之光、杜寧林、李倉卯等著名錶演藝術家及朗誦名家,與曹燦杯獲獎選手同臺誦讀詩歌。“這月圓月缺、月缺月圓,不知道,你何時才能回到故鄉?”當著名影視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杜寧林在朗誦詩歌《月下新語》時,舞臺上的她,眼裏噙着淚。在詩詞朗誦的同時,永定門下還進行了太極扇表演和舞蹈演出,爲詩會增添意境。

鐘鼓樓廣場前,東城區第二文化館民族管弦樂團以民樂合奏的形式拉開了活動的序幕。來自東城區9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分別進行詩歌朗誦,表達對中秋節的祝福。著名錶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張希臣和銀海民族樂團分別帶來了二胡獨奏和民樂合奏,引得了在場觀衆的陣陣掌聲。

在角樓圖書館分會場,國學吟誦、直播衚衕聲音、吉他彈唱、詩歌朗誦接連上演。現場特邀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會會長、北京景山學校語文教師朱暢思,帶領參與者進行中秋詩詞吟誦,並同步講解中秋民俗。到場學生還身着漢服,以表演的方式將民俗展示出來,讓觀衆切身感受中秋節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

北京民間收藏博物館館長阿龍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展示他收藏的老物件,其中用於衚衕叫賣的響器格外引人注意。在直播中,他向觀衆講解老北京過中秋的習俗,並演示響器、衚衕叫賣,讓觀衆身臨其境地感受老北京文化。

在詩歌朗誦環節,朗誦名家共同誦讀中秋歌詞《秋滿了月》《秋冷了月光》。觀衆可以與民間詩歌朗誦社團、東城領讀人、熱心讀者中的朗誦愛好者,互動交流,共同朗誦關於中秋的名家名篇。

東城區委宣傳部部長周家雷表示,中秋是中華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的節日,老北京的中軸線又是中國建築文化集大成者,將中秋詩會選在中軸線的首尾兩端永定門和鐘鼓樓舉辦,就是爲了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情懷。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