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上市以来,一直处在“假货”风波中,有了此前“假疫苗”事件作为先导,全民对于假货的愤慨引线已被全面点燃,于是一场对于拼多多的声讨正在蔓延开来。

在创业圈,拼多多的成功可谓是创造了行业的神话。创办至今仅3年期间,不仅实现了月销千亿的逆天纪录,还迅速在纳斯达克上市,一跃成为国内第七大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身家跻身全国前二十。如此突飞猛进的创业进阶,着实令人钦佩。但也因为假货风波,令拼多多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拼多多暴露出的假货问题正持续发酵,拼多多的麻烦事儿也一波接一波的到来。

首先是股票在上市的第五个交易日即跌破了19美元的IPO发行价,盘中最大跌幅约16%;

其次是引发了国家监管层的重视。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

最后是每日经济新闻网爆出消息,6家美国律所正在搜集投资者签名,准备对拼多多发起集体诉讼

在一系列的声讨声中,许多人不禁为拼多多的未来捏一把汗。

今天,富仔暂且抛开“制假售假”的法律道德问题不谈,就拼多多为何能在短期内取得极速成功?其能否走出当下困局?做一个简单分析。

第一,拼多多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能在短期内创造互联网界企业神话,这个团队做对了很多事情。首先,他们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化红利,以人而不是货为节点,驱动商品的裂变式营销;其次,他们在交互体验和增长黑客上,也进行了诸多的微创新。例如不断地鼓励和诱导用户转发,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刺激了新用户的增加和销售的发生。

第二、假货问题拼多多没有义务全部背锅。首先,拼多多的成功在当下的中国消费环境下,有他必然的因素;其次,商家卖假货,拼多多存在对商家的监管严重失职,但作为电商平台除了承担监管的责任外,并不能完全为商家的制假售假买单;最后,任何的商业模式都需要经历摸索、成功、沉淀的过程,就像淘宝一样,在发展期间也经历过“假货泛滥”的阶段,但后期随着监管的一步步落实,目前淘宝的生态健康了许多。所以对于拼多多来说,目前需要的是一个“自我净化”的时间

第三,拼多多假货事件下,消费者也有一定的责任。消费者群体需要自我反省的是盲目相信低价,而忽略了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合理性。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愿意花7.5元钱去买一斤奶粉,你就应该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牛奶成分。如果你真认为花288元就能买到一部跟iPhone一样的手机,那真的不是平台的错。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局势下,拼多多只是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份成功与出现的严重问题。而作为一家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公司来说,拼多多的未来依旧充满潜力。

但一个市场的生态要想趋于良性的发展,仅靠平台一己之力也是杯水车薪。国家法律应当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企业家阶层应当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所升级,此外消费者也应当转变消费认知,尊重品牌与知识产权。这一切,注定都是多方共同协作达成的一种结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