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姓建立的政權,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末涼州姑臧人李軌建立了大涼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者共計58人,創百家姓之最。李姓建立的政權,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

這些政權的興衰,給中國歷史增加了無比豐富、生動的色彩,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作爲李氏宗親,你知道李氏王朝都有哪些嗎?一起來看一下吧!

淮南王朝

東漢初年,李憲建立了曇花一現的淮南王朝,這是李氏建立的第一個政權。

《後漢書·李憲傳》載:李憲,許昌(河南許昌)人,王莽時任廬江(今安徽廬江)屬令。王莽統治末年,江賊王州公等起義,有衆十餘萬人,他們攻城奪地,勢力日盛。王莽急令李憲爲偏將軍、廬江連率,前去鎮壓,李憲很快便攻破州公。

此後,王莽敗亡,李憲便據廬江郡自立,更始元年(23)稱淮南王。至建武三年(27),遂自立爲天子,置公卿百官,擁九城,衆十餘萬。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光武帝派遣馬成去攻擊李憲,圍憲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破舒城,李憲兵敗逃亡,途中被其軍士帛意追殺而死。

李憲稱帝三年而亡,統一的歷史大潮,捲去了他的帝王之夢。

大成王朝

西晉末年,李特率衆反晉。公元304年,其子李雄即帝位,國號大成,改年宴年,定都成都。號稱大成王。

大成國曆五王41年,李雄之後有哀帝李班(李雄兄弟蕩的兒子),僅做皇帝四個月,就被李雄子李越殺害,李越繼爲李雄第四子李期所殺,李期繼位,爲幽公。李特弟李驤之子李壽,於公元337年,逼死李期,次年即皇帝位,改國號爲漢。故史稱成(漢)。李壽死後,其子李勢即帝位,僅在位四年。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李雄的後繼者,都無建樹,國力逐漸衰敗。嘉寧二年(347),晉大司馬桓溫率水軍攻伐成(漢),末帝李勢無力抵擋,叩頭請降。李勢被送至建康(今江蘇南京),封歸義侯。公元361年,死於建康。

西涼王朝

李廣後裔李暠公元400年建立了西涼王朝,雖在公元421年被北涼滅掉,但李姓卻世代爲涼州大族。

李暠,漢朝李廣將軍之後裔,世爲涼州大族。《晉書·涼武昭王傳》載:“皓,字元盛,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世爲西州右姓。”

李暠所建的西涼,和好於東晉。他接受了東晉的封號,設僑郡安置江淮和中州的流民。李暠在位期間,很注意發展農業,史載:“年穀頻登,百姓樂業。”他還在玉門、陽關一帶屯田,勢力遠及西域。西涼所轄的河西一帶,一度出現繁榮安定的局面。此時西涼政權安定、昌盛,他被奉爲興聖皇帝。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西涼政權歷兩代三王,21年。李暠死後,其子李歆、李恂先後繼位,在位時間都不長,並且不像李暠那樣治國安民,而是大修宮室,嚴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殘,百姓愁悴”,統治極不穩定。

公元420年,李歆被北涼沮渠蒙遜殺掉,次年沮渠蒙遜又率兵來攻,李恂據城而守。沮渠蒙遜用大水灌城,城陷,李恂自殺。

西涼立國雖短,創國者李暠卻成爲隴西李氏的驕傲。

大涼王朝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末涼州姑臧人李軌建立了大涼王朝。李軌先尊唐高祖李淵爲從兄,後自立爲天子。

隋朝即將滅亡,各地地主官僚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以圖重新建立封建政權。在這些地主武裝中,有一支是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李軌的軍隊,他依靠自己的軍隊,建立了涼國。

李軌(?—公元619年),字處則。隋末任鷹揚府司馬。時薛舉起兵於金城(今甘肅蘭州),勢力強大。

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置官屬。武德元年(618),高祖李淵遣使給李軌送來璽書,稱李軌爲從弟,李軌也遣使入朝,高祖遂冊拜李軌爲涼王。第二年,李軌佔領了河西五郡之地,改稱涼帝,建元安樂,並遣人奉書給唐高祖,自稱從弟、大涼皇帝。高祖怒,遂決意滅涼。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李軌建立涼國後,其集團內部漸漸出現矛盾。開始,李軌以梁碩爲謀主,梁碩謀略過人,遭衆人忌怕,李軌之子仲琰就在李軌面前說梁碩的壞話,李軌不能明察是非,殺梁碩,致使衆心疑懼。繼而,李軌信任的產部尚書安修仁,與其弟興貴勾結,按照李淵的意圖,先勸其歸唐,不成,就誘其攻唐。武德二年(619),興貴、修仁偷偷引來胡兵,圍攻李軌,李軌率領步騎千餘迎戰,失敗,被安修仁抓住,送長安斬首。

李軌從據兵自立到兵敗被斬,共歷時三年,涼國可謂曇花一現。

魏公李密

隋末起義軍領袖李密於公元617年改元即位,稱魏公,定都鞏縣,改大業十三年爲永平元年,並設置官屬。歷史上又一個李氏政權就這樣誕生了。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李密即位後,造洛口城做大本營,各地起義軍紛紛歸附,李密一躍而爲中原盟主,大河南北許多郡縣都受他管轄,曾發聲討隋煬帝的檄文,以"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水,流惡難盡"形容隋朝統治者的罪惡深重,號召人民推翻他。李密對瓦崗軍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密所建魏國,歷時兩年。

大蜀王朝

李順本是四川茶農,不堪官府壓迫而揭竿,公元994年建立大蜀政權,稱大蜀王。失敗後下落不明,也有人說到了廣州。

李順(?—公元995年),青城(今四川灌縣西)人。大順政權的建立,標誌着李順起義軍的革命鬥爭達到高潮,其勢力北抵劍關(今四川劍閣北),南至巫峽,使北宋政府感到極爲驚恐。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宋太宗派出大批兵力來鎮壓革命軍,起義軍20萬人奪梓州(今四川三臺),強攻八十多天,因宋援軍到而失利,損失了不少力量。接着,成都被圍,義軍經過浴血奮戰,終因孤軍無援而失守,三萬多義軍壯烈犧牲。李順被迫離開成都,一說下落不明;一說輾轉到了廣州。

大唐盛世

公元618年,李淵受隋恭帝禪位,即位於太極殿,改國號唐,改元武德,都長安。此即著名的唐朝。唐朝歷15代,共290年。

李淵,原爲隋朝太原留守。《舊唐書·高祖本紀》載:“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懸七代孫也。”隋煬帝末年,李淵爲山西河東防慰大使,曾率十餘騎攻擊母端兒之兵,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因襲突厥有功,大業十三年(617)拜爲太原留守。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淵建大將軍府,並置三軍,又設置開府,置官。還開倉庫賑濟窮乏。一時間,遠近響應。冬十月,李淵至長安,十一月,李淵立隋代王侑爲皇帝,是爲恭帝。義守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禪位。

後唐王朝

五代時期的後唐政權,是突厥李氏建立的。唐朝懿宗鹹通十一年,突厥沙陀族朱邪赤心平定龐勳之亂有功,被賜姓名李國呂,附鄭王屬籍。其後世族人,皆姓李。

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建都洛陽,以其祖上得唐朝國姓而自稱唐室後裔,以唐爲國號,史稱後唐。後唐爲五代北方政權之一,李存勖爲唐莊宗,尊李克用爲武帝。

同年,梁、唐雙方展開決戰,李存勖將妻兒和隨軍家屬遣回魏州,誓以有進無退之決心。他以宿將李嗣源爲先鋒,直取汴梁,而自領大軍繼後,所向皆捷。又以輕騎兼程,襲取汴梁,後梁守將驚惶請降,後梁末帝走投無路,命侍衛殺死自己。後梁百官紛紛請降,歷時17年的後梁被後唐滅亡。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後唐歷兩代四王,12年,李存勖之後,有明宗嗣源、閔帝從厚、末帝從珂。李存勖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膽略,但自滅梁後居功自傲,不把那些對他忠心耿耿、出生人死的謀臣武將們放在眼裏,他說:"我於指頭上得天下。"於是,宿將功臣不再如以前那樣與他協力同心。李存勖還重用士族和寵幸伶人;又沉湎於聲色,朝政日敗,倉廩空竭,以至連侍衛軍都因乏食,而僱妻鬻子,難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評論他:"知用兵之術,不知爲天下之道"。李存勖在滅梁後不過三年的時間內,就變成獨夫民賊,終於死於軍隊的譁變之中。

936年,石敬瑭在晉陽發動叛亂,投靠契丹耶律德光,以割燕雲十六州爲代價,稱兒皇帝。同年,石敬瑭軍逼洛陽,末帝走投無路,自焚而死。

李氏建立的後唐終亡於契丹。

南唐二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詞的作者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37年徐知浩建南唐,復其故姓李,名升,至975年,北宋兵人金陵,南唐滅。

五代時期,南方大小割據勢力盤踞一方,建立政權。在南方的割據政權中,疆域最廣、實力最強的,莫過於吳和取代它的南唐。南唐更是保持安定時間最久,治國成效最顯著。南唐王朝的締造者,是自稱唐宗室後裔的李升。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公元927年,徐知浩力量積蓄已久,士民歸心,他先擁吳王楊溥爲皇帝,至937年,自己受吳“禪讓”,建國號唐(史稱南唐),改元升元,以金陵爲都。不久,複姓李,改名升,以唐憲宗子吳王恪爲祖,開創了南唐帝業。

公元975年,北宋兵入金陵,後主李煜被俘而降,南唐歷時38年而亡。

西夏王朝

唐初,党項酋長拓跋赤辭歸附唐朝,被唐太宗賜爲李姓;寧夏部酋長拓跋思恭鎮壓黃巢起義有功,也被賜李姓。1038年,李元昊稱帝,爲大夏國,建都興慶府(今銀川市),改元天授禮法廷祚,史稱西夏。

11世紀30年代,党項李氏在寧夏建立大夏國,歷九代十二王196年。

李元昊(1003-1048),又名曩霄,小字嵬理。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精通漢文,對宋朝的律法、兵書,以至佛經都有研究。年明道元年(1032)李元昊即位,便模仿宋朝制度,任用漢族地主階級分子,定立國制度。設置中書省。樞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臺,分掌行政、軍事、財政和監察;又命仿照漢字創造西夏文字,還制訂禮儀,建立蕃學,如此等等,使其政權進一步強大。

李姓稱帝的歷代王朝!李家人必看

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李元吳稱帝后,向宋廷提出“許以西郊之地,冊爲南面之君”的要求,遭到北宋政府的拒絕,宋夏矛盾激化。

李元昊死後,由其兒廣李涼祚繼位,他進一步任用漢人,採用漢制,仍用唐朝的賜姓李氏。在位20年。

1067年李諒祚長子李秉常繼位。親政後積極恢復被母后梁氏所廢的漢禮,曾與宋修好,在位20年,國政始終由後族梁氏操縱。此後李秉常長於李乾順繼位。繼位時年僅三歲,政權被梁太后把握,後在遼朝的支持下,開始親政。在位期間對內大力提倡漢文化,對外則先後聯遼、金抗宋,使疆域空前擴展。

此後,西夏相繼有桓宗李純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頊、獻宗李德旺繼位,此時蒙古部落勢力逐漸強大,對西夏不斷髮動戰爭,西夏連遭重大傷亡,後來想聯金抗蒙,但金朝也國力衰亡。乾定四年(1226),蒙古軍大舉攻夏,獻宗驚懼而死,獻宗之侄李睍被擁爲帝,是爲末帝。第二年,蒙古軍圍西夏中興府半年,李睍被迫出降,旋爲蒙古軍殺死。至此,立國190年的西夏政權,亡於蒙古。

党項李氏所建的西夏國,歷時長,影響深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