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发展是一个非常坎坷的过程。古代的中国技术在世界上虽然非常先进,但更多的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中国人更喜欢研究“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而西方人则喜欢探讨世界的本质和奥秘,因此他们的理论可能一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所以到了近代,西方的科技发展如同爆炸一般迅速腾飞,远远的把中国甩在后面。

此时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但四处都是硝烟与战火的中国连一个书桌都容不下,又何况科学研究。因此许多有志的中国年轻科学家都远赴外国,进行深造,其中有许多人在学成后归国,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常被人熟知的有钱学森、邓稼先,但其实在有一个人面前,这些人都只能够是后辈。他的名字叫做赵忠尧。

他是中国原子弹最大的功勋人物,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钱三强、钱伟长等大师都是他的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1924年,赵忠尧毕业于东南大学,毕业后他遇到了中国物理学宗师叶企孙,并成为了他的助教。

第二年他又跟随叶企孙来到了清华大学,并一同成立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为一流大学的教师,这并不能让赵忠尧满足,目睹了中国的落后,他毅然选择辞职赴美国留学。他就读的大学就是钱学森攻读博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而他的老师就是当时的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教授。

正是在美国学习研究期间,他取得了加州理工的博博士学位,并且在毕业时发现了硬γ射线的“反常吸收”现象。在这个基础之上,他进一步发现了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是第一个发现正电子存在的人。

令人惋惜的是,赵忠尧本可以凭此成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但由于另一位科学家对赵忠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质疑,最终瑞典皇家学会把奖颁给了另一位物理学家安德森,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连安德森自己都坦率承认,他的成果是在赵忠尧实验基础上做出来的,所以说全世界欠赵忠尧一个诺贝尔奖。

后来赵忠尧又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毕业后导师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这可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可想而知有多珍贵。抗战爆发后,赵忠尧为了防止日本人得到镭,他不惜化成乞丐,抱着实验镭从北京一路走到了长沙,由于辐射他的胸口烙下了两道血印。当梅贻琦见到他时泪水夺眶而出说道:这绝不是他第一次,为国家舍生忘死!

在旁观美国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轰炸之后,许多科学家都震惊于核武器的威力,但赵忠尧却在想着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样强大的武器。他在国内研究环境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前往世界各国,尽可能的购买先进器具,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先买了核心零件,并提前运送回国。

当赵忠尧登上轮船后,在一路上却遭到了美国方面额诸多阻拦。虽然经过一再盘查,他们都没有发现赵忠尧身上的东西,但最后赵忠尧还是被扣押了。其理由相当可笑,赵忠尧可是差点就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如此人才怎么能够轻易放回国。所以,美国三道军令拦截之下,赵忠尧就在即将到达中国之时被送进了监狱。

与钱学森回国的艰辛不同,赵忠尧被关在监狱中很长一段时间,而当时中国国内自顾不暇,也没办法进行搭救。最后迫于国际上的压力,美国释放了赵忠尧。回国之后的赵忠尧二话不说立刻投入了研究,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核电站……

美国人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那赵忠尧起码抵得上十个师!就连钱学森都坦言:“赵教授带回来的设备,在当时贫瘠的中国是搞不出来的,中国也正是有了这个,才能快速的研发中国的核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