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滿城 南充城區建成區綠地率達38.11%

上中壩溼地公園。 記者 梁洪源

走進上中壩溼地公園,一眼望去滿是紅綠交相輝映的美麗景象。各種不同植物分區造型,構成各式各樣的線條、圖案,與江、城形成了一道綠色生態走廊和生態屏障。難以想象,如此美麗的上中壩溼地公園曾經是一片荒蕪之景。

不僅上中壩溼地公園實現華麗轉身,如今整個南充城都完成了一場完美的換裝秀。

近年來,我市把建設城市主題文化公園和城市綠地小廣場作爲民生工程的主要內容推進,不斷提升城市宜居環境、打造城市品質生活氛圍,全市森林生態涵養功能日益凸顯。截至目前,我市城區建成區綠地率達38.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超12平方米。

一江一景 一片綠肺在江心

“走嘍!坐船去上中壩溼地公園耍!”近日,因處汛期,通往“印象嘉陵江”溼地公園的兩座景觀浮橋被臨時拆除。爲了保證市民和遊客到公園休閒不受影響,我市開通了2條輪渡航線,用輪渡免費搭載市民和遊客進出溼地公園。泛江的遊船,便成爲了嘉陵江畔的又一道“風景”。

伴隨着一陣輕快悅耳的音樂,一艘白色遊船正緩緩向溼地公園移動。坐在船上眺望公園,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島已悄悄消失,印入眼前的是綠樹成蔭、鮮花簇擁的景象,天空中不時有三五鳥羣飛來飛去,或是駐島停留,與碧綠江水連爲一片,宛如一幅山水鳥色圖,讓人沉醉其中。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城鄉綠化生態工程,加強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推進天然林保護、生態多樣性生態工程建設,上中壩溼地公園便是其中之一。經過打造後的公園,栽植了水杉、銀杏、香樟等喬木超千餘株,蘆葦、芭茅等灌木達數萬叢,整個綠地面積近2千畝。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也引來了畫眉、八哥、麻雀等小型鳥類及白鷺、紅嘴鷗、野鴨等大型鳥類在此地棲息築巢,讓原本荒涼的荒島變成了一片綠肺屹立在江中,在保護溼地資源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城市“顏值”。

據瞭解,近幾年我市科學保護和開發了上中壩、牛肚壩、相如湖、觀音湖等沿江溼地綠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7處,溼地公園5處。九縣(市、區)森林覆蓋率達40.64%,森林蓄積達2328.05萬立方米。

綠意滿城 山水環繞更宜居

傍晚時分,無論是在順慶區的西河體育公園、西山綠道,還是在高坪區的江東濱江景觀帶、嘉陵區的南湖公園,市民們都漫步休閒,享受着新鮮空氣。

“以前,小區居民想到公園耍只能坐公交車去市中心的北湖公園,耗費時間不說,還不方便。”家住順慶區鐵欣路的市民張仁成看着家門口已經建好的“城市郵票綠地”告訴記者,這裏儼然成爲家門口的一道風景。

張仁成口中“家門口的風景”,正是已建成的城市園林小品。近年來,我市新建成的水郡路郵票綠地、清泉社區景觀綠地、玉帶路郵票綠地等都是通過見縫插針建綠、拆遷還綠、騰地增綠、企業“捐”綠等模式建成,實現了城市綠化的無縫隙覆蓋,也讓市民推窗可見綠,就近有休憩、健身、娛樂場所。

城市綠地是城市生態環境品質的標誌。多年來,我市除了城市公園綠化景觀建設外,還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郵票綠地,提升城市綠化水平。隨着城市的發展,地標性建築和景觀不斷湧現,“郵票綠地”也成爲城市景觀升級改造的生動點綴。

隨着我市多處郵票綠地的建成,市民可以就近到家門口玩耍休閒,讓市民與綠化之間的交融更加密切。而“郵票綠地”的景觀設計也從低級階段的造型設計,到場景化故事化,更加耐看、耐玩、充滿情趣。市民到郵票綠地休閒,已經從單純的健身,發展成拍照、靜坐閱讀,郵票綠地已在向小型精品的“生態會客廳”方向發展。

提檔升級 建設嘉陵江生態走廊

位於高坪區江陵鎮的中法農業科技園,喬木枝繁葉茂,多彩灌木點綴其間,曲徑通幽的石板道更顯古韻,錯落有致的木屋彰顯法國風情,成爲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遊玩的首選地,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讓整個鄉村煥發新活力,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中法農業科技園周邊山體的生態修復是嘉陵江生態綠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造林綠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園區的生態之美更加大放異彩。”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黎曉平告訴記者,根據初步規劃,將以綠化、美化、彩化爲目標,規劃區域以中法農業科技園爲中心,上游至嘉陵江黃傘壩,下游至鳳儀灣電站大壩,沿江兩岸目擊視野範圍第一重山脊以內。核心區域由高坪區江陵鎮、龍門街道和順慶區鳳山鄉、漁溪鄉組成。據瞭解,該項目的建設將大大提升嘉陵江兩岸及中法農業科技園周邊的生態環境質量,切實改善當地人居環境,提升南充整體形象,對促進嘉陵江生態走廊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除此之外,在高質量綠化南充行動中,我市將着力實施五大林業工程。嘉陵江綠色生態走廊建設是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的重要實施內容之一。”黎曉平說,今年,我市將對沿江7個縣(市、區)完成嘉陵江生態走廊綠化33公里,營造林3.3萬畝,完成投資2.97億元。其中,將統籌推進嘉陵江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開展沿江兩岸荒山、灘塗地、非基本農田坡耕地、採砂石場等宜林地植樹造林,加強沿江裸露岩石、破損山體創面等生態脆弱地綠化美化和受損溼地保護恢復、岸線生態整治修復,加快推進嘉陵江綠色生態走廊建設,着力實施沿江護岸林建設、森林植被修復、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濱河景觀帶建設、農田林網建設、道路綠化建設、綠色家園建設等重點項目。(記者 易立權 見習記者 柴梓嫣 實習生 王夢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