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比較害羞慢熱?還是精力旺盛?您的孩子反應激烈?還是悠悠閒閒?您的孩子小心謹慎?還是性情豪爽?

弄清楚孩子的真性情,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一切。

但在這之前,我們得首先明白一個概念:

什麼是氣質?

“氣質”和“性格”,是不同的。

“氣質”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動力方面,比如強度、速度、穩定性和指向性。氣質是天生的,形成早,不易改變,也沒有好壞之分。

比如我們常說有的寶寶好動、性子急、外向,有的寶寶安靜,慢性子,內向,這其實講的就是“氣質特點”;

而當我們說某人“勇敢”、“友善”時,這些特質和後天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可塑性強,是“性格特徵”。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那我們怎麼知道孩子的氣質是什麼呢?

在6到9個月之間,大多數孩子的行爲模式都會給我們大人提供些線索。隨着孩子的語言發展越來越好,社交機會越來越多,孩子的氣質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幾個維度來了解孩子的氣質:

一、衡量反應強度

有的孩子是“高反應堆”,而有的孩子則是“低反應堆”。

“高反應堆”的孩子,不論開心了還是生氣了,都喜歡大喊大叫,“希望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感受”!

“低反應堆”的孩子,則通常是“我只想靜靜”,很少大驚小怪,只通過面部表情或語氣的輕微變化來表現自己的情緒。

面對“低反應堆”的孩子,我們可以爲他做些什麼呢?採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比如節拍動感的音樂,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使用很有戲劇性的聲音。玩遊戲的時候,多設計需要輪流的活動,以便孩子保持參與性。讓孩子的身體動起來。一旦運動起來,低強度孩子通常會更敏感。

我們可以爲“高反應堆”孩子做些什麼?採用更平和的方式:比如音樂和燈光應該更柔和一些。儘量排除引發劇烈情緒的潛在因素:比如在孩子情緒快崩潰前,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在孩子要發脾氣前,給孩子重新定向——建議他和媽媽玩另一個不同的遊戲。確保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

二、衡量活動水平

高活躍度的孩子,好像總是“在路上”,他們喜歡通過爬行、跑來跑去、攀上爬下來探索周圍的世界,很喜歡那些能提供大量運動機會的場所。比如公園、遊樂場之類的。

而另一些不太活躍的孩子,喜歡靜靜地坐着玩耍,可能更喜歡用雙手而不是雙腿探索。他們傾向於通過觀察或傾聽來接納這個世界。

其實,哪怕是不太活躍的孩子,對周圍事物也是非常有興趣的,只是他們的表現方式,好像看起來沒有活躍的孩子那麼強烈。

面對不太活躍的孩子,我們可以:將一個有趣的玩具放在她不太容易拿到的地方,讓您的孩子不得不動起來。跟隨孩子的領導,慢慢來。比如,孩子不敢去玩滑滑梯,我們不放自己坐下,伸直雙腿,先讓孩子從我們的腿上滑下來。一起聽音樂。如果音樂的節拍明顯,很容易讓我們聽着聽着,就不自覺地跟着節拍搖擺起來,孩子也會從單純地聽,到自然舞動。

對於高度活躍的孩子,我們可以:提供大量安全,積極探索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釋放體力,比如玩玩捉迷藏,去公園裏跑跑跳跳。不要指望孩子能長時間靜坐。白天充分運動,晚上才能睡得好。在睡前至少一小時開始限制活動遊戲,調節柔和燈光或舒緩的背景音樂,以幫助孩子減慢她的速度和節奏。

三、衡量挫折容忍度

有的孩子往往會因爲某些事情不順利而感到沮喪,於是迅速放棄;

而有些孩子卻有着良好的耐心和持久性,願意堅持不懈反覆嘗試。

如何幫助容易放棄的孩子:對他的情緒表示理解:

“拼圖好難啊!老是拼不上,你一定又着急又生氣吧?”幫助您的孩子,在事情沒發生時,練習更多解決方案。事情正在發生的時候,孩子很難靜下心來想解決的辦法。但如果在事情沒發生,比較放鬆的時候,就“模擬”一些解決辦法,孩子以後遇事就會沉穩一些。

比如,媽媽陪寶寶拿着手偶玩角色扮演:

小猴子的小汽車壞了,小猴子要怎麼辦啊?稍後再試。當孩子飢餓、煩躁時,不可能完成的活動,很可能在緩一會兒,發過脾氣後,孩子又願意再嘗試一次了。

如何回應一個有耐心有持久性的孩子?1、加入孩子的遊戲。孩子可能不需要媽媽幫忙,但他可以從與媽媽的互動中受益,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建立新的技能。2、在一遍又一遍地嘗試相同的策略的基礎上,引導孩子提出應對挑戰的新方法。3、幫孩子重新定向。一個特別執着的的孩子,也更難接受否定的答案。如果孩子想做的時候正好是不被允許的,那我們需要幫孩子重新定向,讓孩子平穩地轉移到允許做的事情上去。

四、衡量對變化的反應

有些孩子在新情況下很自然很舒適,適應能力很強,很快就能發現有趣的新事物,即便在嘈雜的戶外也很容易入睡。

而有些孩子就更謹慎一些,需要更多時間來適應,以及更多成人的支持,才能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安全。

對於不容易適應變化的孩子,我們可以:1、儘量使用熟悉的物體。例如寶寶最喜歡的毯子或毛絨玩具,以幫助他緩解過渡期間的焦慮。2、爲了讓孩子能更輕鬆的接受新活動,我們可以早點到,先熟悉環境,提前跟孩子聊一聊這個新活動,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心裏提前有個準備。3、活動即將結束時提前通知。比如跟孩子說,“當小鬧鐘響起來,我們就去洗澡。”

對於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孩子,我們可以:1、對孩子的信號敏感。當孩子非常隨和時,我們難免會認爲任何改變都是可以的,從而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許孩子這一次真的遇到了難以接受的事物2、一定要找到一對一的安靜時間來陪伴孩子。儘管孩子已經能夠獨立地處理很多問題,但能和爸爸媽媽依偎在一起,分享一本喜歡的書、一首好聽的歌謠,也是孩子非常期盼的。

五、衡量對新人的反應

您的孩子是輕鬆地微笑着接觸新人?還是害羞地、有點擔心地對着自己不認識的人猶豫不決?

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表現出:

很高興見到你。

而有的孩子則需要:

讓我慢慢走向你。

對於“讓我慢慢走向你”的孩子:給孩子提供一些接觸新人的可行性方式:比如先給寶寶做個介紹,但並不急於讓孩子跟對方打招呼,也不急於讓孩子和對方互動。可以給孩子一些零食、玩具或書,告訴孩子:

等你準備好了,你可以把糖果分給叔叔喫。只要有可能,讓孩子提前做一些迎接新朋友的準備,比如你一會想給弟弟準備哪些玩具?想給弟弟喫哪些零食?並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場地。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標籤可以成爲“自我實現”的預言。多說幾次,孩子沒準兒真的越來越害羞了。

我們可以對孩子和其他人解釋:

他想要慢慢來。

怎麼回應“很高興見到你”的孩子,我們可以:1、爲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互動的機會。2、在孩子需要時介入幫助。即使是最善於交際的孩子,也有累了的時候。適時地幫助孩子,在他需要的時候“撤退”;

另外,喜歡交際的孩子,也還在學習社交技能的進程中,如果發現孩子的社交方式不太對,比如太過積極嚇到了對面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需要給孩子作出更好的社交示範,來幫助孩子學習。3、讓孩子有時間獨自玩耍。和小夥伴們互動當然非常重要,但偶爾靜下來“自娛自樂”,也有助於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同時,也讓孩子學會“和自己相處”,能更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正是所有這些個性特徵的組合,使得孩子成爲現在的樣子。

氣質不是孩子能選擇的東西,也不是爸爸媽媽能創造的東西。

氣質沒有正確或錯誤,沒有更好或更差。

當然,家長難免有個人偏好,更喜歡某些特徵,而不喜歡另一些特徵。

可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早期的某些讓我們“擔心”的特質,隨着孩子的成長,很可能變成積極的品質。比如:

激烈,充滿活力的孩子,往往非常熱情和富有創造力,善於主導,促成事情發生;

而慢慢熱身的孩子可以非常體貼和敏感,善於傾聽和理解他人。

因此,瞭解了孩子的性情,我們的目標更不應該是“改變孩子”,而是通過了解孩子的氣質、培養孩子的優勢、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支持,幫助每個孩子適應,並對這個世界更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