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炮拳要到杆子上去體會——這是以後的事情,那時候,便要扎一槍有一槍的講究了.拳的練法,是斜着進一小步,橫着退一大步,橫拳等於是倒着打的,正好練這“踏荷葉”,腳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葉杆上,只有一根絲能支持,要用腳的肉感,把這根絲探測出來。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爲功是站樁,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隻站樁不打拳一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裏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裏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就是氣的作用,正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做“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腿功是站樁站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早晨起來一走便是十里,兩手背後,活動着脊椎,或帶着點拳意。我們有時將“行意拳”的“意”字省去.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雲祥練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臥都是這個,這是上道的東西,不是入門的技巧。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

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

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爲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鼓出,再很慢很沉着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樁法是活動的,不是靜功而是慢練。薛顛原話爲“此樁法之慢練,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四肢”——樁法是動的,只不過動得極慢,外人看不出來。

站樁時,也要動起步趟進、側身而閃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動,其實裏面換着身形。要靜之又靜,長呼長吸盡,站空了自己。

渾圓樁足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練武先練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輕鬆一渾圓樁是這個原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眼神就是這個靈犀。久站磨鍊筋骨,但只堅實了筋骨。等於沒有站樁。眼神和肉體的關係,是渾圓樁要體味的東西。有了靈犀,纔能有生機,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裏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樁也要把自己站活了。站渾圓樁時,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着,撲出去一釐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撲出去一釐米。再回來一釐米,要用回力來鍛鍊,如此易出剛勁。站樁之苦首先是筋骨軟弱的疲勞之苦,學會了這個方法,站二十分鐘樁,等於打二十分鐘拳,也就喜歡站樁了。

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 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

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


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就會感到氣息鼓盪,全身毛孔開合。薛顛說過:“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許多人身體都有隱疾,以劈拳練息可以將其滅於無形。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練息將氣補足.氣息充沛,這是習武的基礎,形意拳先練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鑽拳的姿勢,練好劈拳接着練鑽拳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屬金,鑽拳屬水。而再學一個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較困難。劈拳養肺,人的兩條胳膊對肺直接作用。小孩們做的廣播體操,如擴胸運動,伸展運動都是通過運動兩條胳膊,來達到鍛鍊呼吸,強健肺部的效果。

而人的兩條腿屬於腎。一個人得了陽痿病,會被叫“腎水不足”。鑽拳以打法來說,是要練肘或指節的,但以練法來說,是要練腿,以活腿來養腎.所以鑽拳的步伐不是直來直去,而是螺旋前進。讓兩條腿有一個鬆快的餘地,這樣肺氣足,腎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進修。所以要鑽拳接着劈拳練。在練劈拳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覺得身上皮膚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日,覺得手指粗得像胡蘿蔔,兩個手心像有兩個小漩渦,十根手指自發地緊緊握起,不願意打開…這都是錯覺。因爲身上的氣充足了,情緒也變得活躍了,忙了這個忙那個,如小孩一樣,幹什麼都興致盎然。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發現自己變成這樣了,就說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時就不必再到開闊地去練拳了。形意拳自古講究“拳打臥牛之地”,有個能挪步的地方就練上了,到開闊地打拳只是入門的方便之法。 因爲劈拳練息,這個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強身。通過練息,身上的氣養育起來,大腦時常會有靈感,此時學拳就真是趣味無窮了。炮拳出手後,要向後一聳,就是上挑的槍法,所以炮拳裏有兩個傢伙,明顯的足下扎槍,隱藏的是上挑槍,一個在形上,一個在勁上,以下扎的拳形來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體會——這是以後的事情,那時候,便要扎一槍有一槍的講究了.拳的練法,是斜着進一小步,橫着退一大步,橫拳等於是倒着打的,正好練這“踏荷葉”,腳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葉杆上,只有一根絲能支持,要用腳的肉感,把這根絲探測出來。

練形意要養成“上虛下實”的習慣,上身永遠鬆快不着力,功力蘊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鑽、橫的基本型就把這個“重收”耍在動作上了,鑽拳是進一大步退一小步,橫拳是進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變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橫架在眉前,後手由面門徑直打出去,攻擊敵人面門,取開炮的意象,稱前手爲炮架,後手爲炮彈,後手的出拳路線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開始練時可先從彈力人手)。 打炮拳時,後手不直線出擊,而斜着撇出去,正是“遇敵好似火燒身”,就像往火堆裏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勁力跳起,勁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內裏的根節,手隨着根節升騰起的勁力揮出。

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轉身姿勢是爲勁而設立的,多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崩”字怎麼解釋,就是一崩勁嗎?其實崩拳的妙處在於張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從五行拳罩變化出來的,而練象形術的人能變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個脈。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橫拳,橫拳屬土,萬物歸於土,土含育萬物,生髮着劈、崩、鑽、炮,所以橫拳是無形的,橫拳勁是形意拳最獨特的東西。橫拳是無形的,而有形的橫拳就是蛇行,一橫身子。就有了兜、裹、丟、頂。我年輕時與人試手(試手就是試試,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卻奇怪上了,這是個什麼動作?回味一下覺得像是蛇行,連帶着橫拳也明白了。 把直來直去的拳打轉了。把轉着的圈打直了,這是崩拳的練法。“崩拳有兒、鑽拳有六”,鑽拳的六個變招中,學會了兩個就全有了。一個是前手壓住對方,扯帶得後手攆錐子似的攆進去。另一個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後手上了,變魔術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換了身型。兩者的前後虛實不同。整體說來,鑽拳不是鑽拳,是鑽身。舊時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掛着沉甸甸的棉簾子,人進商店,前手一撩門簾,身子就往裏鑽,身子一動,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進了門,簾子也剛好落下,有道縫就進了人。這是生活裏轉換虛實的現象,形意拳的“換影”也是這個意思。

拳勁起自腰勁,只有頭虛領了,腰裏才生力,站樁首先是爲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時,要讓站樁法動起來,可以嘗試一下薛顛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繞在後臀胯下,貼着尾椎骨向上一提。猶如馬尾巴乍起來,才能跑狂了,撐上這個勁,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這是樁法融入拳法。

指望擺出劈、崩、鑽、炮、橫的架子贏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蠻幹,否則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勁。爲人處事也要這樣,練了功就要藏着,藏不住就會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還得深藏。關鍵時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給寫實用功、心地純正的君子的。蛇形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形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

武林裏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裏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龍形搜骨”不是龍形,就是劈拳裏前腳外撇的大跨步,說這個步子開天闢地。打通三盤,調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關鍵。有了步子有功夫,沒步子沒功夫。這個步子就是內功.只撇腳不展腿,撇腳的打法,是別住敵人的腳,但也是在擒拿時較從容的情況下使用,情況緊急一拳見生死時,就用不上了。撇前腳的大跨步,主要是練法。 前腳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還有個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兩膝蓋是擠着的。但腿根裏夾着活的動勢,稍稍一調,就能隨時隨意地轉向、轉勁。所以崩拳微妙。說形意拳難看也主要是有這個猴蹲身,練拳時,處處都有隻猴子蹲着,可想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後,有張狂的招數。蹲身先練了膝蓋,所以猴蹲身一變,就是揚身膝擊,名猴掛印。這一蹲一揚,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緊一弛,只不過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猴掛印的下一變是猴摘桃,就是抓敵人臉,潑婦打架一般,這是爲膝擊做掩護。不抬腿是立於不敗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險道,得有收場、後撤的伎倆。這連抓帶點,練着滑稽、打起來狼狽,但這一番亂七八糟,興許就亂中取了勝。比武時要懂得挑事端,找頭緒,無理取鬧一下,也許就亂了對方的方寸。

炮拳兩手有前後,馬形足兩隻手的炮拳,兩手齊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轉起來,呆板的也就變化無窮了。這個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個身子的重量從這邊翻到那邊,所以馬形對整勁有好處,馬形有踐踏之意,動了手就不停,這個打法能先發制人。動手想快,光掄胳膊不行,腳下得踏上勁,手上才能快。所以馬形掄胳膊卻練了腳. 馬形成就了,腳下有彈力,隨時可撩起傷人,衝着對方的脛骨、腳踝,撩上就踏,腳離地的時間越少越好。馬形的腿擊法,不是明目張膽,而是在掄胳膊的時候藏着。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學者,用“打一釐米”的方法好好揣摩,這是個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雞單足立地時是抓着爪子縮腳,所以要含着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蓋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腳背外斜翹起,所以名爲雞翹腳。雞形的腿擊是從膝蓋生出來的,不是直接使腳,所以能夠“有機會就甩一腳,沒機會就藏着。”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世上永遠是強者影響弱者,交戰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強,能影響別人,別人不自覺地一學你,就敗了。拳譜有“追風趕月不放鬆”的話,追上敵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難了;肩膀爲根節,敵人要有作爲,肩膀必有徵兆,練武人練出眼力容易,養成明察秋毫的習慣,就難了;而最難的是冷靜,練功夫練得開了智。方能冷靜。腿擊法是身法的發揮。所以練腿先練身。

比武就是比誰先知道。形意拳的後發制人,不是等對方動手了我再動手,而是對方的徵兆一起,我就動了手。不是愛什麼招就使什麼招,要應着對方,適合什麼用什麼,平時動心思多練,有出手就足合適的。只有練拳時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動到,在比武電閃雷鳴的一瞬,才能變出東西來。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奮就覺得有種東西興旺起來,這就是力到丹田。說不清楚,只能體會,站樁就興旺這個東西。形意拳專有打法,那是另一種分寸。薛顛的打法,在“佔先於”方面有獨到之處。示範時,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變打爲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撈起來,在他的手裏不會受傷。做徒弟的被他嚇幾次,反應能力都有所提高。 形意拳是一動就有步數,身形得換在點上。看着你的動靜,變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猶如好朋友見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敵身。

能硬打硬進,也不硬打硬進,一對一,可以硬碰硬,但一個對七八個時,怎麼辦?練武修出的勁道跟人硬拼了,那麼練武修出的靈性幹什麼呢?內勁是虎、身法是龍,功力足還要智慧深。只能力勝,是俗於,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練法的大綱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綱是“八打”,師傅們講拳都是結合着個人體驗,在這兩首歌訣上發揮。“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佔中央” ——雞形是頭打,雞啄米就是擒住敵人兩手時,用頭下“啄”鼻軟骨,上頂下巴,“啄”鼻軟骨能讓敵人血流滿面,而項下巴,能一下把敵人頂暈過去。

雞形頭打就是練頭,頭爲一身之樞紐,頭部僵硬、腳下再能變步數,轉換身形時也仍然快不了。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以頭領身,雞形就足用這個方法練身子。

形意拳在發力時,只在碰到對手身上的瞬間,手才握緊。同樣的道理,只在打倒敵人的一瞬間,才露真形——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點,一點即可。大部分時間存而不用,神經上有儲備就行了。《西遊記》裏的妖精,關鍵時候才顯原形。“真身只在剎那”。尚雲祥說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過磨的人都知道,要將穀物磨得細膩。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勁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圓、悠、遠”,還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輾勁,這股另有的勁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這不是靠站樁就能站出來的,所以八卦門人不站樁,都是在運動中求“送”、“留”. 八卦如推磨,除r向前推,還要推出向下的輾勁,八卦掌一邁步要有兩股勁,隨時轉化。明白了這兩股勁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數爲何千變萬化。

程延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着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的?“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硬退硬進天遮攔”是形意的古歌訣,尚雲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着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不是練拳頭。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門,一下就搶到人側面,與練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體會到崩拳的轉身動作——狸貓上樹的巧妙,狸貓上樹可迎敵人攻側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