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輯/趙三軍 統籌/劉姝蓉】近日,山東東營市紀委公開通報了該市教育局規劃財務科主任科員薄建國匿名誣告問題,奇葩的是,薄建國在舉報時自稱“鄉村女教師”,並故意用左手寫字,上月,薄建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大白新聞發現,近年來,紀檢監察部門查處的案件五花八門,目前,全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正建立防範、打擊誣告的長效機制,以避免使正常的舉報受到干擾。

原標題:教育局官員“男扮女裝”舉報不正之風卻被處分,究竟爲何?

【編輯/趙三軍 統籌/劉姝蓉】近日,山東東營市紀委公開通報了該市教育局規劃財務科主任科員薄建國匿名誣告問題,奇葩的是,薄建國在舉報時自稱“鄉村女教師”,並故意用左手寫字,上月,薄建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大白新聞發現,近年來,紀檢監察部門查處的案件五花八門,目前,全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正建立防範、打擊誣告的長效機制,以避免使正常的舉報受到干擾。


教育局官員“男扮女裝”舉報不正之風卻被處分,究竟爲何?


資料圖(圖片來源於《半月談》)

官員假冒鄉村女教師“舉報”不正之風

東營市紀委通報稱,2019年2月中旬,該委收到一封自稱“鄉村女教師”的匿名舉報信,反映市教育局承辦職稱評審工作的科室負責人在2018年度中小學教師中級職稱評審中收受錢款等問題。經覈查,未發現被舉報人存在收受錢款等問題,所舉報問題不屬實。因有誣告陷害嫌疑,經進一步深入調查覈實發現,該舉報系市教育局規劃財務科主任科員薄建國所爲。

薄建國平時聽到有關職稱評審中“有人請託打招呼走後門”“有人藉機收受錢物”等議論,爲引起市紀委關注和重視,故意將道聽途說的“評審工作科室負責人收受評審對象1萬元”問題寫進舉報信,然後,冒用鄉村女教師名義打印了舉報內容,裝入市教育局公用信封,於2019年2月9日下午,將舉報信投入郵筒寄出。爲掩蓋真實身份,薄建國還故意改變書寫習慣換用左手填寫了收信人信息。

通報稱,薄建國將捕風捉影的不實信息當作“事實”進行舉報的行爲,極其不負責任,爲黨紀國法所不容,理應受到嚴肅追究。鑑於其在被立案審查期間認識到錯誤,並誠懇主動悔錯改錯,2019年6月,薄建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不實舉報層出不窮,五花八門

此前,湖北省紀委監委的一項專題調研顯示,惡意誣告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故意捏造“問題線索”,借信訪舉報對他人進行打擊報復;有的在換屆考察前夕,故意製造“黑料”,給他人“使絆子”;有的因爲自身的不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肆意造謠中傷他人……

比如,江蘇無錫蘇南國際機場集團黨委副書記孫曉兵,在組織考察人選期間,捏造收受錢財等事實,匿名投遞多封舉報信,誣告陷害考察人選,這一連串的“小動作”,嚴重違反了黨的組織紀律,嚴重干擾了正常工作秩序,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孫曉兵因此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無獨有偶,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辦事處陳砦村黨員陳峯在村“兩委”換屆期間,因對村黨支部副書記陳雁鵬等人不滿,心結私怨,他另購手機號碼,捏造問題,匿名以羣發短信方式進行“舉報”,然後將手機卡和手機丟棄。查實後,金水區紀委監委給予陳峯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河南省嵩縣工商局原職工方萬紅因對工作安置等不滿,反覆上訪。經洛陽市紀委調查,方萬紅反映的問題不屬實,但他仍對已有明確結論的問題繼續重複舉報,僅市紀委機關就收到其重複舉報達415件。在上級派人對他進行說服教育時,卻被誣告爲對其實施毆打;他與別人發生糾紛,公安機關本是正常出警,卻被其誣告爲黑惡勢力“保護傘”。他因信訪問題經常衝擊機關會場,擾亂辦公秩序,以此要挾單位給予其財物。方萬紅違反黨紀,並涉嫌犯罪,等待他的將是紀法嚴懲。

福建省福州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副主任俞昌林在任職期間,爲了對付“反對者”經常組織撰寫虛假舉報材料,對向他提意見的幹部進行打擊報復。目前,他已被立案查處。

各地建立長效機制防誣告,同時爲被誣告者“正名”

“花上八角錢,讓你忙半年。”不實舉報嚴重破壞政治生態,背離了舉報監督的初衷,也增加了監督執紀工作成本,干擾反腐敗工作有序推進。大白新聞還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紛紛行動起來,建立防範、打擊誣告的長效機制,同時爲被誣告者正名,讓流汗者不流淚,辛苦者不辛酸。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組制定了《關於鼓勵實名舉報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爲的實施辦法》,“辦法”規定,對認定爲誣告陷害行爲的,不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員工,都規定了明確的處理方法;情節嚴重的,移送公安機關或有關單位依法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通過誣告陷害行爲獲得的不當利益,予以取消、撤銷、收繳或者宣佈無效。

4月下旬,浙江台州市紀委監委出臺相關制度,從審批、調查、認定、澄清到處理、備案等6個環節,明確處置誣告陷害行爲的操作流程,注重深挖徹查,狠剎歪風邪氣,截至目前,已查處4起誣告陷害行爲,還有3起正在調查中。

在雲南,省紀委監委帶頭爲遭到不實舉報的幹部澄清正名。例如,麗江市紀委監委就讓242名受到錯告、誣告的幹部“撥雲見日”;元江縣紀委監委到受到失實舉報的幹部所在單位召開澄清會,現場解答幹部羣衆疑惑。

在新疆,涉及被錯告誣告黨員幹部提拔和考察任用的,及時向組織人事等有關部門通報反饋,避免因此影響提拔使用;在網絡媒體上造成不良影響的,根據調查結論,會同宣傳部門說明有關情況,必要時通過網絡媒體公開通報……

2019年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紀委以2019年第1號文件的形式,印發《關於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爲幹部澄清正名的實施辦法(試行)》,對誣告陷害他人者進行打擊。

而早在2018年12月,遼寧撫順市紀委監委發出通報,首次爲受到不實舉報的6名黨員幹部澄清正名。撫順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某種情況下,誣告陷害、不實舉報已成爲勇於創新、幹事擔當的黨員幹部的思想包袱。支持和保護遵紀守法、敢於擔當、積極作爲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爲他們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是紀檢監察機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大白新聞了解到,早在2017年8月,撫順市紀委監委出臺了《關於誣告陷害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信訪舉報覈查處理辦法》《關於失實信訪舉報澄清反饋辦法》。其中明確,信訪舉報人是中共黨員、監察對象的,其存在誣告陷害行爲並違反有關條款的,給予相應的黨紀和政務處分;信訪舉報人存在誣告陷害行爲,涉嫌觸犯或違反相關法律條款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中紀委機關報:誣告陷害爲黨紀國法所不容

5月20,《中國紀檢監察報》撰文稱,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需要多方面聽取羣衆反映,分析各種信息,查找問題,獲得線索。基於此,紀檢監察機關公佈舉報電話、信箱(網絡),接待羣衆來訪,是職責所繫,也是加強日常監督的重要途徑。

這些年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依靠廣大黨員幹部參與監督。但這個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黨員幹部反映比較強烈的是,有些人打着“反映問題”的幌子,給別人散播謠言,惡意中傷,致使當事人的名譽與利益受損,有的甚至造成嚴重人身傷害。這個問題同樣需要正視。

應該明確,“反映問題”是份政治責任。而判斷“反映問題”是不是合情合理合規合法,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反映問題”的出發點是什麼。經驗表明,出於公心,堅持原則,維護集體利益和紀法權威,就能夠比較真實客觀。這樣的反映與舉報,光明磊落,絕不輸理,到哪裏都站得住。即使不是百分百準確,也是可以理解的。反之,動機不良,居心晦暗,損毀別人名譽,攪局謀求私利,這樣既害人也害己。爲道德良心所不齒,更爲黨的紀律與國家法律所不容。

文章最後稱,弘揚正氣,就是壓制歪風邪氣。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既要支持黨員幹部依規依紀依法反映問題,強化監督;又要反對有人藉機誣告陷害,侵害別人的正當權益,干擾工作大局。兩面都要講,兩手都要抓。

來源:大白新聞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衆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衆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衆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