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王戏说历史

清朝断案神探施世纶,胸怀天下百姓,审理无数案件从未有失误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施公奇案》,里面有很多破案的小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施公就是清初著名的将领施琅的次子施世纶。他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长大以后也是相貌难看,眼歪,足跛,还被康熙帝赐名“施不全”。他的父亲是有名的靖海候,曾带兵大败台湾守军,收复东南沿海,军功显赫。他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十分聪敏好学,自小就表现出他过人的智慧,还能帮父亲断案。

他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的部下抓住了一个据说是敌军探子的人。但是对方却一直强调说自己只是普通渔民百姓。部下就对他父亲说既然不能确定是否为奸细,那干脆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施世纶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不查清缘由就滥杀百姓的行为与盗匪无二,并主动请求去查清这件事。后来经过试探查询,发现那个人真的只是一般渔民,并非敌军探子,于是将那人放了。而他为了感谢施世纶的恩情,在自己家中立了施世纶的雕像并告诫子孙后代都要记住施公恩德。

长大后随父出征,目睹了那场收复澎湖地区的壮阔海战。虽然长于富贵公侯之家,心中却非常能体会百姓的疾苦。受到康熙重用做官之后,一直都心存百姓,十分清正廉洁,非常受人爱戴。在他任上,由他经手的每一个案件,他都是仔细的审理,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发现漏洞或者是其中错误伪造的证据,每一次都能抓住真正的案犯,还纠正了许多的冤假错案,为百姓申冤。而且他为人忠直,不畏权贵,只为秉公执法,昭显正义,被百姓们称为“施青天”,是清朝出了名的清官。

虽然他为官时都是与钱粮打交道,却从未打过钱粮的主意。反而经常为百姓们免除徭役和各种费用,百姓们感恩无比,都在传颂他的美名。在他做漕运总督时,也是亲自到现场调查各种事宜,了解漕船管理,与船丁交流,了解他们的辛苦和难处,经常帮他们免除被沿途官员敲诈之苦。而且立下规矩,严格执行,对漕运各个方面都异常清楚,其他人在他这里做不得一丝假。所以没几年,一团糟的漕运问题就被解决,政务清明,漕船日期准时,沿途官员也不敢贪腐,百姓生活好转,都对他感激不已。

作为这么一个事事为民着想,施惠百姓的廉洁官吏,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与百姓的生活相关,让他们能在自己治下生活安宁,无怪乎百姓们人人相传他的功绩,所以在他主政的地方,百姓们都会自发修建他的庙宇,以纪念他对百姓所做的贡献。所以其实为官只要心中装有百姓,能为百姓的谋福祉,每一项措施的制定都能以百姓生活为先,自然也会被百姓所铭记,也能得到后人的赞颂和称道,而施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你们觉得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