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王戏说历史

他是历史上第二长寿的皇帝,沉溺佛理,为了出家竟屡次撇下皇位!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出过不少行为荒诞的皇帝,比如为了搏妃子一笑竟然下跪的陈后主,这些皇帝大多是无才无德的昏君,在位时间也很短。但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行为怪异到竟出家当和尚,却算是一位好皇帝,而且当皇帝的时间也很长。这位皇帝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当着皇帝就跑去出家的梁武帝萧衍,而且这种行为还出现了好几次!到底是什么让萧衍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却出家当和尚呢?

萧衍是梁朝的建立者。萧衍自小广读群书,爱好文学,是“竟陵八友”之一,非常聪明,深得家中族人的喜爱。萧衍本身很有才能,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远超一般人。由于萧衍的伯父就是齐朝的皇帝,在极为重视家世门第的南北朝时期,萧衍初入官场就为王俭做事。

之后萧衍有帮助萧鸾夺得皇位,在朝中的地位开始一步步上升。新皇登基第二年,北魏来犯。萧衍率军在义阳城重创北魏军队,之后乘胜追击,帮助齐军打赢了北魏,萧衍再次官升一品,任太子中庶子。公元498年,北魏再次来犯,北齐这次打了败仗,萧衍被派往雍州为官,正式这次任命,让萧衍获得了壮大了自己势力的机会,为日后称帝做好了准备。

对萧衍有知遇之恩的萧鸾不久病死,其儿子即位后,杀戮成性,群臣稍有不慎就有灭族之祸。在萧宝卷杀了萧衍的兄长后,萧衍愤而起兵,杀了昏君萧宝卷。但此时萧衍并没有称帝,而是拥萧宝荣为帝,这次萧衍官至大司马,权倾朝野。慢慢地萧衍开始不愿意居于人下,最终逼死萧宝,在朝臣的拥护下自己当了皇帝,建立梁朝。

称帝之后,萧衍励精图治,广纳人才,而且不讲究吃穿,非常节俭。对地方官的选用上,萧衍也很谨慎,要求地方官必须清蒸廉洁,亲自召见之后,才决定是否任用。梁朝整体实力开始强盛,国家面貌也慢慢改善。但到了后期,萧衍开始转向佛教。公元527年,萧第一次出家为僧,三日后还俗。下令全国僧人必须吃素,祭祀也必须用素祭,同时在全国大肆修建佛寺,鼓励国民出家为僧。但萧衍这样做,真的只是因为他一心向佛吗?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很是流行,全国各地的僧人实力很庞大。萧衍这样做,首先可以获得僧人势力的支持,更好地巩固梁朝的统治。历史上,很多皇帝为了能更好地统治国家,往往将宗教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宗教就像一为精神上统治者,佛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教育人们安于现状,同时要做到与世无争。这样一来,信奉佛教的人是不可能起来反叛起义的。萧衍自己出家为僧,无疑带动整个国家都一心向佛,降低了叛乱发生的机率。同时,在整个国家大兴佛教,在思想上,极大地加强了对民众的统治,也让自己的皇帝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这样,为政权稳定就又加了一层保险。

一般统治者越是到晚年,随着自己生命力的流逝,猜疑心也就更重了。随着对自己的不自信,就开始觉得总有人想要篡位夺权。从这一方面讲,萧衍屡次放下皇位出家,或许是为了试探朝廷大臣是否会趁机夺权,是不是真心希望他回朝继续当皇帝,若真有趁机心夺权的,估计萧衍早就做好准备诛杀了。总之,萧衍出家为僧的行为,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其的恐惧,也加强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权威。

不论是何种原因让萧衍一次次撇下皇位,出家为僧,对佛教的崇拜渐渐变成了梁朝的社会风气,萧衍也如愿受到了人们的膜拜。但到了晚年,萧衍变得刚愎自用,不再听人劝谏。开始整日沉溺于佛理,使得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朝中政务。而朝中大臣也大多迎合萧衍,只讲好听的,不说真话。

慢慢地梁朝离灭国越来越近。在萧衍八十六岁那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被侯景所囚。同年,死于台城。最终这位历史上第二长寿的皇帝,因过于痴迷佛教而灭国。不论任何事,过犹不及。比如喜欢玩游戏可以,但过于痴迷,甚至为了玩游戏而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学习,就说不过去了。

了解完萧衍的一生,你对萧衍出家为僧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