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是幫你問丨職業年金是什麼?入市之後會怎樣?

搞懂爲養老繳的那些錢

變老似乎正在變成一件費錢的事兒,對個人和國家都是如此。 在人民網近期的一項調查中,就“你對晚年生活有哪些擔憂”的問題,“養老金是否支撐日常消費”成爲最多人選擇的選項,佔比28%。

事實上中國確實也變老了。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佈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全國大陸60週歲及以上24949萬人。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

在同一天,一個令人“不明覺厲”的消息也進入了大衆視野:職業年金計劃第一筆繳費劃入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受託人的壹號計劃受託財產賬戶。在28日,該筆資金已通過購買養老金產品的方式入市。

職業年金是什麼?它跟養老金有什麼不同?將如何影響人們的晚年錢包?

它是什麼?

第一筆職業年金入市對於養老事業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卻有很多人不太清楚。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中對職業年金錶述爲,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對於退休人員來說,職業年金是區別於養老金的第二筆錢。

大致操作是這樣的,職業年金所需的費用由單位和員工兩方承擔,單位繳納費用的比例爲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爲本人繳費工資的4%。這些錢會被一起計入個人賬戶,等到員工退休,就可以領取。

值得一提的是,職業年金並不是抽走你的一部分工資幫你存錢,而是要使用這筆錢幫你賺錢。因此其中還涉及兩個重要角色。其一是投資管理人,負責職業年金基金的投資運營。其二是託管人,負責託管職業年金基金。

據報道,今年以來,已經有山西、安徽、上海、福建、河南等5個省市推進了職業年金基金投資的相關工作。並且多數地區的職業年金有望於今年上半年陸續入市。

三大支柱

五險一金裏的基本養老保險必須要上,企業年金也有不少人瞭解,商業養老保險更是有廣泛的宣傳銷售渠道。相較而言,職業年金並沒有上述養老保險知名。那麼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又有什麼不同呢?

上述這些保險構成了我國養老保障“三大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爲第一支柱;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在同一層級,屬第二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爲第三支柱。

對比同屬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能夠發現三點不同。

首先是適用對象不同,企業年金顧名思義是面向企業,而職業年金面向機關事業單位。第二,職業年金具強制性,而企業年金可由企業自願參加。

第三,因其適用單位性質不同,因此在繳費上,這兩種年金也有不同。有些機關事業單位屬於財政全額供款單位,這種單位繳費可採取記賬方式。等到員工退休了,再由同級財政付錢,把錢落實。而非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和企業,就需要把“真金白銀”如實打到年金賬戶上。

而對比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可以看出,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需要計入統籌基金。職業年金則僅採用個人賬戶方式管理。

簡單來說,養老保險是單位交了錢,大家一起花,而職業年金則是個花個的。

另外,社保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而職業年金則是單位和個人繳納。

由對比可以看出,包括職業年金在內的養老第二支柱,是在養老金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晚年錢袋子保障。

影響了誰?

科普了這麼多,或許有人會想要提出“靈魂拷問”:這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推廣職業年金以及推動年金入市,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會有積極影響。

對於個人而言,擁有職業年金最直觀的好處,就是退休後能夠拿到的錢變多了。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總經理盧萬春表示,養老金替代率維持在70%左右才能保證職工退休後生活水平不會下降。如果低於50%,生活水平肯定要受到影響。按照國家公佈的數據測算,我國基本養老替代率已經低於50%,由此可以看出,單憑基本養老已經滿足不了退休人員的生活需要。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世代老人對於晚年生活質量有了不同的要求。對於不少人來說,領到一份買菜錢已經不夠,即使人到晚年也還想要買衣服,想要去旅行。而維持生活質量,則需要基本保障以外的進賬。

對於個人而言,職業年金是錢,而對於股市來說,它是一筆鉅額長線資金。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按照10%的入市比例計算,預計將爲股市帶來千億元增量資金。這些長線資金的入市有利於優化資金市場的投資者結構。

業內人士認爲,職業年金入市一方面獲取財富,另一方面也在引導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效果顯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