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版的广告中,Zenobiaflex双反的镜头名称正式确定为Neo-Hesper,而快门名称则变为了Daiichi-Rapid,直接用公司名称命名的快门系统,但该机的售价依然没有披露。在1953年3月出版的《Asahi Camera》中,Daiichi Kōgaku刊登了其推出的新相机广告,也就是我今天介绍的这款Zenobiaflex:使用四片Tessar(天塞)型75/3.5镜头和最高速达到1/500秒Compur型快门系统的D.O.C.-Rapid快门。

今天介绍的这款Zenobiaflex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是由日本Daiichi Kōgaku K.K.(第一光学株式会社)在1953年推出的。这是我目前见过的唯一一台以英文字母“Z”作为相机品牌的双反相机,所以说其非常少见一点也不夸张。

Daiichi Kōgaku公司,有资料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存在并以Walz的品牌生产折叠皮腔相机了,只不过当时公司的名称还是Okada Kōgaku Seiki K.K.(岡田光学精機株式会社)。1930年代该公司的产品是使用127胶卷、拍摄3X4厘米画幅的折叠机;从1940年开始,该公司开始以Waltax的品牌生产4.5X6厘米画幅的折叠机。在“二战”结束后,该公司幸存了下来并继续生产Waltax品牌的相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该公司的名称在1951年被改为了Daiichi Kōgaku(第一光学株式会社,英文为Daiichi Optical Company),而且其生产的相机品牌也在1952年初由Waltax改为了Zenobia。在1953年3月出版的《Asahi Camera》中,Daiichi Kōgaku刊登了其推出的新相机广告,也就是我今天介绍的这款Zenobiaflex:使用四片Tessar(天塞)型75/3.5镜头和最高速达到1/500秒Compur型快门系统的D.O.C.-Rapid快门。这里的D.O.C.应该就是该公司名称Daiichi Optical Company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但在这个广告里,这款双反相机的售价并没有披露。

在首个广告刊登的一个月后,Daiichi Kōgaku公司又在1953年4月推出了第二版的广告。在新一版的广告中,Zenobiaflex双反的镜头名称正式确定为Neo-Hesper,而快门名称则变为了Daiichi-Rapid,直接用公司名称命名的快门系统,但该机的售价依然没有披露。这款Zenobiaflex双反的售价只能在1954年广告中看到,为19,500日元。

有意思的是,与拍摄用的镜头不同,在这款Zenobiaflex双反的取景镜头上,特别加标了“VIEW(景色)”英文,为Daiichi Opt.View Hesper 1:3.5/75mm。这种特别标明取景镜头的做法,貌似我在其他双反相机上还真没看到过。当然这可能与我经眼过得双反相机数量不多有关,因为我经眼过的双反相机也就不到100台吧。

同早期的大多数双反一样,这款Zenobiaflex双反的过片和快门上弦是需要分别来完成的。下图中绿圈内的就是快门上弦扳手,将这个扳手向左(面对镜头)扳动即可给快门上弦。红圈内的则是快门释放扳手,将其向下拨动,即可打开快门叶片进行拍摄。只是这个快门扳手设计的非常不合理,太小了!我在测试的时候需要有指甲才能将其拨动,完成拍摄。

在该机摄影镜头的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插口,其中左侧(面对镜头)的闪光灯连线插口,右侧的则是快门线接口。不知道是不是保管不善,还是当年选用的材质问题,我这台Zenobiaflex双反的金属件有着比较明显的氧化和发乌情况。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这款双反的底部胶片仓释放扳手上并没有锁定装置,仅仅是卡在一个很小的突出物上当作锁定了。虽然那个年代的双反中采用这种设计的非常多,但的的确确容易发生不小心而误将片仓打开导致漏光的情况。因此建议,使用这款Zenobiaflex双反时,最好能将相机套套上使用,以降低误开后盖的机率。话说回来。在这一点上,国产的双反相机做的还是比较好滴,当然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国产双反相机模仿的原型机设计的比较稳妥,哈哈。

实话实说,我手里这台Zenobiaflex双反的成色并不是十分理想,没办法,毕竟非常少见。所以当时看到这台的时候就先收下了,好歹带着原装的相机皮套呢,等之后遇到成色更好的再淘换吧。

Zenobiaflex双反相关技术参数:

相机类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胶卷画幅:使用120胶卷,拍摄6X6厘米的底片

镜头光圈:Hesper 75毫米/3.5四片Tessar型镜头,光圈为3.5、4、5.6、8、11、16、22

快门速度:Daiichi-Rapid Compur型快门系统,速度为1、1/2、5、10、25、50、100、250、500秒,外加B门。

作者:张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