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介绍的这款Vito B,是Voigtländer公司在1954年推出的一款旁轴相机,并一直生产到了1959年。这款Voigtländer Vito B为全金属机身,体现出了那个年代德国相机一贯的制作精良的传统。

继续介绍手里的纪念版相机,今天这款是德国制造的福伦达200周年(1756-1956年)纪念版Vito B旁轴相机。今年的8月19日,是摄影技术诞生180周年的纪念日,而福伦达这个品牌的历史已经超过了摄影术的历史!

说到伦达Voigtländer这个品牌,喜欢古典相机的各位应该不会陌生,这可是上个世纪赫赫有名的欧洲相机品牌之一,足以和Leica、Zeiss相提并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56年,当年Johann Christoph Voigtländer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创建了Voigtländer公司,当时其主要业务是生产科技工具。在19世纪,福伦达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包括观剧镜和潜望镜在内的各种光学产品,其中非常著名Petzval(匹兹伐)镜头,就是匈牙利人Josef Petzval在1840年为福伦达公司设计的。

到了1849年,福伦达公司在德国的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建立了分厂,并在1862年将公司的总部迁到了Braunschweig。因此,从1862年起,Voigtländer就应该说是一个德国品牌了。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Voigtländer公司得以幸存下来。不过到了1956年,福伦达公司的所有人将其股份出售给了德国Zeiss公司。

今天我介绍的这款Vito B,是Voigtländer公司在1954年推出的一款旁轴相机,并一直生产到了1959年。我看到的资料表明,Vito B有两个版本,其中1954-57年是早期版本,1957-59年是后期版本。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早期版本机背上的取景窗稍微小一点,就是下图中的那个圆窗。因为我手里目前没有后期版本的,无法提供对比图。不过我通过网上的图片进行了对比,其实相差并不是很大。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Vito B配装的镜头只有两种,Color-Skopar 50/3.5或者50/2.8, 我手中这台配装的是50/3.5的镜头。Vito B的快门系统通常而言是四速(不算B门)的Pronto或者是8速的Prontor SVS。据说还有一种9速的Prontor SVS快门系统,不过我没见过。

Vito B的设计非常有特点,起码在我看来如此。以下是我认为最有特点的几点:

1、倒片释放钮的位置被安排了相机的左侧面(镜头向前时)。在相机的机身左侧有个带花纹的拨动装置,就是下图中红圈那里。当将这个装置向机背方向拨动时,位于机顶的倒片旋钮会自动自动弹起,以便使用者完成倒片。

2、片仓释放装置在相机底部,机背可以完全打开。Vito B胶片仓的打开相对麻烦一些,首先需要将相机底部的锁定装置抬起释放,然后将底盖的一半打开,进而才能将整个机背完全打开,从而完成装填胶卷或者更换胶卷。不过我个人觉得相对于早期Leica等底开盖旁轴相机而言,Vito B的设计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至于操作的略显繁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误操作导致的胶片意外曝光。

3、胶片的曝光计数器被设计在了相机的额头、镜头座的上方。我刚开始看到计数器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何数字的反向的呢?后来才明白,我是面对镜头看的,哈哈。实际上这种反向的设计恰恰是为了便于使用者观察的,只要一低头即可看到。

在相机的底部、镜头座的下方有一个带红点的拨动开关,这是是自拍装置;另外还有一个拨动齿轮,这是曝光计数器的调整装置。

这款Voigtländer Vito B为全金属机身,体现出了那个年代德国相机一贯的制作精良的传统。估计也正是因为德国相机的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所以在后来同日本相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不过略微有点遗憾的是,我今天介绍的这款200周年纪念版Vito B相机,在其机身上并没有任何能够体现200周年的文字或者图示,只是在原配的包装和上有“1756-1956”的字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在机身上有任何能够代表周年纪念数字的Voigtländer相机。当然这个肯定和我经眼的相机数量不够多有必然的联系。

其它的,还是老规矩,请各位看图吧。

作者:张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