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贵质实,岂可不察

●好文风源于好作风,好文风又是好作风的一面镜子。古语说,文如其人。文风不是简单的遣词造句,更不是消遣的舞文弄墨,而是反映工作本领和工作态度的一扇窗口,岂可不察?

明代清官况钟曾留下过这样一则趣事:宣德年间,朝廷鼓坏,礼部拟行文至淮安要求重造,发函中需将选鼓的要求写明,既要简洁,又要明了。礼部请了几个官员起草,皆不理想。于是,有人想到了任仪制司郎中的况钟,他稍加思索,即提笔写下八个大字:紧绷密钉,晴雨同声。前半句明确地说出了选鼓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皮要绷得紧,然后钉要钉得密;后半句则形象地写明了选鼓的质量要求,即在晴天和在雨天敲出的鼓声应当一个样。寥寥数语,便把事情讲得一清二楚。

话虽不多,却能把事情讲清楚、说透彻,这确实是种难得的本领,也是一种难得的文风。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历朝历代,凡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非常重视端正文风,讲求实效。如,针对南北朝以来盛行的骈体文以及萎靡文风,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恢复文统,言之有物,开启了“唐宋八大家”的辉煌,由此,唐宋文化也成为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峰。再如,明朝洪武年间,有个叫茹太素的官员呈奏洋洋万言,但直到最后五百字才切入正题,结果受到严厉杖责,这也成为当时推崇“质实不华”风格,反对“虚词失实、浮文乱真”风气的真实写照。

其实,从古至今莫不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讲究务实。例如,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同时,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邓小平同志也积极倡导“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的文章言简意赅,既有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又来自于实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其中有很多经典的比喻,如“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三言两语就将非常复杂的问题讲透彻了。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好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文风列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助推工作作风转变。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良文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并未销声匿迹,其突出表现就是“长、空、假”。有的写文章、谈问题,内容冗长但是空洞无物;有的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甚至“习惯性”抄袭,等等。文风问题不是小事,关系到党的工作作风,是一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的工作。日前,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工作意见对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部署,其中就明确要求在学风会风文风及检查调研方面,重点整治浮于表面等突出问题。

好文风源于好作风,好文风又是好作风的一面镜子。古语说,文如其人。文风不是简单的遣词造句,更不是消遣的舞文弄墨,而是反映工作本领和工作态度的一扇窗口,岂可不察?(龙国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