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明朝末年的战局,大明从李自成攻陷京师、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开始,就走向了不归路,李自成屁股还没做稳,就被明将吴三桂带着清军入关,赶出了京师,随后清朝入主中原,先后攻灭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确立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清朝取代明朝,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个大变局,而这一切在悦史君看来,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那场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可以看出端倪。

后金是清朝的前身,原本只是明朝辽东的几个女真部落,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努力下,他们建立了政权,并且主动向辽东明军进攻,引发了明朝的警惕。

万历帝朱翊钧派出明军8万多人,再加上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李朝军各1万多人,11万人号称47万,企图一举攻灭后金,但努尔哈赤率领6万铁骑,“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竟然将明军各个击破,赢得了这次生存之战。

萨尔浒之战的结果,是时人完全看不明白的,因为明朝和后金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明朝人口大约在1亿到1.5亿左右,而后金人口只有五六十万,明朝的兵力几乎可以无限补充,而后金却无法承受一败。

但从后来明清多次交战来看,悦史君认为,这一结果其实也有端倪,明军士兵的战斗力太差,而且士气低落,他们的对手努尔哈赤则是一位卓越的统帅,他能够利用时间差,在短时间内集中兵力,分别与三路明军交战,部队的快速行动速度、持续作战的战斗力令人称叹。

明军在战斗中还出动了火炮,虽然威力巨大,造成了震撼,但移动性太差,在后金铁骑面前,不仅作用有限,而且拖累了军队的整体部署。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明军开始陷入被动,处于防守地位,而后金则稳固了政权,夺取了主动权,接着又拿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灭掉叶赫部,李朝也只能保持中立,明军退守辽西,辽东局势万分危急。

随着明军多次战争失利,造成巨大的军事开支,明朝只能不断加重赋税,导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陷入两面作战的焦炙。

不过,当时没有人能够设想,后金及其后的清朝能够取代明朝,进而入主中原,因为清朝的实力有限,也缺乏统一中原的兵力,努尔哈赤死后,继位的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也是一代雄主,他敏锐地看到了自身的先天不足,没有想过清朝能够彻底战胜明朝,只是想方设法让明朝承认他们在山海关以北的统治,在与明朝的战争中非常谨慎,避免引发太大的冲突,伤及根本。

因此,明朝最后的灭亡,主要还是自身的原因,再加上李自成等反明势力的进攻、吴三桂等明朝投降势力的反叛和清朝的借力打力,算起来真的是一个必亡之兆,也是一个王朝的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