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秀与王莽的斗争确有其事,但他与榔棒鱼的这段渊源,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笔者也是在王景林老先生所著的《我曾与大海为邻》中看到的。有一次,刘秀被王莽军队围困,好不容易才单枪匹马逃了出来,来到沙河边饿坏了,就冲河里的鱼喊“救命”,大部分鱼都没有理会,只有榔棒鱼游到了岸边。

汉朝是中国最伟大的王朝之一,不仅文治武功了得,而且统治时间长达400多年,可谓相当长寿。

但汉朝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她的中间被新朝的皇帝王莽拦腰截断,分为西汉和东汉,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刘秀虽然是龙子龙孙,但到了他这里,也就是个县令的儿子了,但刘秀跟大哥刘𬙂都不是一般人,在王莽改制后的乱局中,他们蠢蠢欲动。

新朝地皇三年(22年)十月,刘秀等人从宛城起兵,一个月后来到舂陵,跟大哥刘𬙂的军队汇合,史称舂陵军,开始反新斗争。

剧照

舂陵军在反新势力中很不起眼,王莽兵强马壮,双方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有一次,刘秀被王莽军队围困,好不容易才单枪匹马逃了出来,来到沙河边饿坏了,就冲河里的鱼喊“救命”,大部分鱼都没有理会,只有榔棒鱼游到了岸边。

刘秀抓起榔棒鱼,然后从河边的黄豆地里抓了黄豆荚生火,吃了烤鱼果然痛快多了。

刘秀看看青鱼黄豆,不禁联想到青龙黄虎,这龙虎斗还是自己的腹中餐了。

玄汉更始三年(25年)六月,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即皇帝位,建元建武,立即派钦差大臣去沙河,宣旨给榔棒鱼封赏。

刘秀的原话是“鱼族多兴旺,一年长一尺”,结果钦差大臣是南方人,北方的榔棒鱼听不懂南方话,结果就听成了“一年赏一死”,从此以后还真的一年死一回了。

剧照

刘秀与王莽的斗争确有其事,但他与榔棒鱼的这段渊源,历史上并没有记载,笔者也是在王景林老先生所著的《我曾与大海为邻》中看到的。

王景林曾是《大众文艺》的主编,今年已经80岁了,他在书中写的,乃是1962年21岁的时候,下乡到渔村,在海边当渔民的十年,可谓是情真意切。

王景林写得都是几十年前海边渔民的小故事,虽然寥寥几笔,但却很鲜活,再配上他的简单画作和小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我曾与大海为邻》中提到了渔民的很多忌讳,如“帆改叫篷”“大船上烙饼——划过来”“锅碗瓢盆口朝上”等,这其实就跟开车的一样,同样也是非常忌讳“翻”这个字,只是没有这么讲究罢了。

而“搂网不说泄气话”“白眼跳船”“喊蟹”“捉放蟹”“八袋鱼的房子海螺皮”“喷烟吐雾八袋鱼”“喜灯爱亮的海兔子”“海皮蛸,刀口药”“河豚皮做二胡”“鱼捉鱼”等,则透出了渔民的经验和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剧照

而在“黄洋毒剑”中,王景林写到了渔民为了救他,在他准备抓鱼尾巴的时候,直接一巴掌将他打倒在船上,然后冒险把鱼尾巴砍下来,就是怕造成更大的伤害,其实更是一种朴实的情感。

说到底,《我曾与大海为邻》只是一个老人的平凡故事,虽然很苦很累,但却让人感觉很温馨,而且对海边的生活会产生更多的感触,值得认真品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