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洲成中國紡織企業“走出去”重點區域 全產業鏈建設待加強

  

  2018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非洲紡織業專題對話會——“非洲紡織業崛起:最後的貿易投資潛力大陸?”活動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9月28日訊(記者 佟明彪)近年來,我國紡織業全球佈局的腳步不斷加快,在這一過程中,非洲以其在資源、勞動力、政策和消費潛力等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爲中國紡織企業海外佈局的重點區域,同時,也有業人士指出,工業基礎薄弱、紡織業產業鏈不完備等情況是非洲發展紡織業的現實挑戰。

  綜合優勢明顯 非洲成中國紡織海外投資“潛力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把海外投資的目光放在了非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徐迎新在2018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上的非洲紡織業專題對話會上介紹稱,綜合來看,非洲發展紡織業的比較優勢明顯,一是擁有大量年輕勞動力,且價格低廉;二是部分國家在能源和原料方面具有優勢;三是具有對歐美特惠市場準入的外部貿易環境;四是各國出臺的優惠激勵政策持續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五是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六是具備以服裝帶動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可能性。

  然而非洲並非單一市場, 各國比較優勢不同。以埃塞俄比亞爲例,其大力建設的工業園區成爲吸引海外投資項目的最大功臣。據埃塞俄比亞駐上海領事館副總領事Adamu  Assefa Mukura介紹,埃塞俄比亞政府重視工業園區的發展目前全國共有8個工業園,產業規劃包括紡織、印染、成衣等,園區建設遵循出口推廣、可持續性、縱向一體化、技能發展等原則,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入駐。

  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入駐的中國企業之一,據該公司董事長周曄珺表示,無錫一棉在多年前就開始關注非洲的投資環境,經過多次調研,綜合考慮了氣候、交通、人力資源、能源、基礎設施等因素,最終決定在埃塞俄比亞的德雷達瓦工業園投資建廠。“工業園的發展在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新的發展模式,也是借鑑中國比較成功的發展模式,我們走到埃塞俄比亞的工業園,和中國的發展模式非常接近,很容易接納這樣的一個發展方式。” 周曄珺稱。

  在非洲投資發展已有20年的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對中非的經濟合作也信心滿滿,“非洲對民營企業來說,有着很高的吸引力,經濟發展上升空間巨大,中國和非洲的經濟互補性非常強,正在把各自的優勢聚集起來,發揮出來,這種優勢互補的合作,將對雙方發展提供巨大的動力。也必將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生如是說。

  工業基礎薄弱 非洲發展紡織業應着眼全產業鏈

  “非洲紡織業價值鏈高度分散,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外商直接投資驅動。”在徐迎新看來,目前非洲發展紡織業還需要面對一些挑戰。非洲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儘管部分國家盛產棉花 等原材料,但大多數非洲國家不得不大量進口紡織面輔料再進行服裝等成品的生產加工,導致產品製造週期較長,不能滿足要求嚴格的快速反應訂單。同時,非洲紡織加工的產品附加值較低,這也顯現了非洲薄弱的紡織工業產能。

  周曄珺也談到,產業鏈不完整,水電品質不穩定,物資通關繁瑣,港口運輸陳本較高等都是目前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德雷達瓦工業園投資的挑戰。

  對此,Adamu  Assefa Mukura表示,針對這些問題,埃塞俄比亞政府正在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相關港口建立合作關係等途徑加以解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