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而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只有孔子、王阳明,再加半个曾国藩。

五百年来,能在事业上表现出学问的,也只有两人:明朝王守仁、清朝曾国藩。

王阳明是谁?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三家。

他生而不凡,少年成才,天生便有特殊的气质,可谓“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1

据说,王阳明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将他生下。

在这之前,他的祖母梦见这样的情形:“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于是,王阳明的祖父便为他取名“云”,也就是“王云”。

不过,王阳明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他们家,见到王阳明后,便对其家人说:“真是个好孩子啊,可惜他的来历被人道破了。”

听完僧人的话,祖父前思后想,又根据《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一句,才为他改名为“守仁”。

这便是“王守仁”这个名字的来历;而改名不久后,王阳明便开口说话了。

2

这件事属于巧合还是真有什么玄机,我们也无从得知。

不过王阳明从小便十分聪明,十二岁的时候,他正式进入师塾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了个问题:“天底下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句话其实就是在问:什么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听到这个问题,老师感到非常吃惊,因为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于是老师思考了一会,给出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答案:“自然是读书做大官。”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他对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老师反问:“那你还有什么想法呢?”

王阳明说:“我认为天下最要紧的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3

1449年,明英宗正统年间,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朝野动荡。这件事对王阳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学好兵法,才能为国效忠,救国于水火之中。从那以后,王阳明便经常上书皇帝,献上许多平定农民起义的策略,那时他才十五岁。

后来,他选择了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等地,纵观塞外,时间长达一月之久。在那时他便有了经略四方之志,可谓是“年少有为”。

4

二十四岁那年,王阳明参加会试,再度名落孙山。

有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可王阳明却无动于衷。

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便过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笑容,说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可见,王阳明的心态已然平稳大气,不再轻易为世俗名利所动。

5

说起王阳明,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一年春天,他与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之间的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的一切事物都在你的心中,受你的心控制。

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是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正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观念,虽是唯心主义,但仔细想来也是非常有味道:只要我心不动,万物便不动我分毫。

毫无疑问,王阳明是一代心学宗师,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他曾经历仕途人生,也曾被贬悟道;他能平定叛乱,也能立院讲学;他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他说“人人心中皆有圣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