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说:秋天时,和朋友到一户人家看菊花。到了主人花园里,“遍观之,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

那园子里的菊花,大如瓷碗,个个圆如球,个个有金银荷花瓣,鲜丽极了。赏菊之日,主人家的桌炕、灯炉、杯盘、酒食、被褥衣裳,都用菊花装点。

我们也是,记得小时候到了秋天,常被组织着去公园看菊花展。一盆盆菊花姹紫嫣红,摆弄着孔雀花塔等造型,是那个年代里特有的记忆。

会觉得它与诗里常有的孤高清冷不同,而是热热闹闹的,与我们也贴近。今天来说说菊花的一些小事

漂亮的君子

大概陶渊明的缘故吧。自从他在东篱下采菊花一抬头望见南山后,菊花成为了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

苏东坡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周敦颐说它是“花中之隐逸者”,在文人的审美中,菊花是高洁孤傲的君子和隐士,人们一直为它写诗画画。这样的赞美还不够,就连案头瓶中的菊花,袁宏道在《瓶史》里说,为它洗浴的人都得是好古而有奇气之士。

无可忽略的是,菊花也漂亮。陶渊明也说,“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其英”,采一把带着露珠的菊花,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菊花的佳色,主要在它的颜色和姿态。

黄的,白的,红的,紫的,粉的,也有像“初新的嫩蚕豆”一样的绿。花瓣形状多样,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汪曾祺先生说起菊花,有“色如初日晓云”的,也有“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它们开得恣意而潇洒,“得一朵一朵地看”。

会觉得,这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有好的品性与自我,也有漂亮多姿的样子。

又香又肥的时节

菊花开在农历九月,《月令》里说,“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

古人浪漫地认为,菊花是九月的当令花神,所以把九月叫作“菊月”。菊花开后,就要进入漫长萧瑟的冬天了,想再赏花只能等到冬末初春。

所以,他们会珍惜此时。在菊花绽放时,赏菊,簪菊花,吃菊花糕,饮菊花酒。

对当下的那份爱惜,很像诗里的这句,“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菊月有多热闹好耍,分享几则古人的记载。

① | 访菊

今新街口南有一小巷名百花深处。明万历年年间有夫妇二人在此种菜开园,又在园中栽种树木花草,挖池堆山,甚为优雅。每届黄菊之秋,持壶把酒,城中士大夫多乐往游。

——《燕京今古锁闻录》

② | 买菊花

田里菊花乍放,花农便千百担地挑入城市,在广庭大厦堆垒成菊花山。时人前往访菊,大户人家必购数百本,寻常人家也会购百本或数十本。

——《清嘉录》

③ | 借菊花招生意

酒家茶社会在此时,在店门口栽种菊花,用菊花扎成花门,有些还在街巷张贴告示,说自家馆肆有新堆的菊花山。

——《帝都岁时纪胜》

④ |一天到晚对着菊花

那时还会成立菊社,社中人将自家的菊花移至社所,星罗棋布,炉香屏画,晨夕相对,饮酒赋诗,夜则灯烛辉辉煌,至晓方灭。

——《榄屑》

风致的吃食

菊花好看,也可以吃喝。

古人认为菊花有五美,说它有君子德,是“神仙食也”。

早些时候,菊花的吃法还很简单。谢在杭在《五杂俎》中说,“古今餐菊者多生咀之,或以点茶耳”,直接生吃或者泡茶有甘甜的香气,古人认为这“极有风致”。

到了后来,有了更丰富的吃法。菊花花瓣可以用作羹食,凉拌,菊花糕,菊花煎,味道香美,在这里分享几个古人的食谱(看看就好)

菊花饼

(出自清代朱彝尊)

黄甘菊取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加梅卤成膏,不枯,可久。

凉拌菊花苗

(出自高濂《遵生八笺》)

嫩头采来洗净,滚汤焯起,速入水漂一时。然后取其榨干,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以甘草和山药粉拖苗油,其香美佳甚。

菊花酒

(出自高濂《遵生八笺》)

九月间选择半开的菊花,连带少许茎叶一起捣碎,拌和在煮熟米谬酪里发酵,次年九月开封即可。

四季流转,有不同的样貌。春寒料峭,会觉得真好,是生发的日子了,夏天好热,会觉得真好,可以出去玩耍放风了,冬天有严寒,可以享受围炉的幸福,秋天也是,清寂的底色上,树叶是五颜六色的,菊花是热热闹闹的

下周就立冬了,莫负东篱菊蕊黄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