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在徵求意見。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盧彥報告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推進和議案辦理情況。記者瞭解到,市政府已經開始研究軌道交通場站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的政策,北京將打造以軌道交通站點爲微中心的交通網絡。

北京規劃建設南部大交通體系 副市長盧彥報告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軌道交通站爲微中心打造交通網

盧彥表示,在城市東北部地區,市郊鐵路懷柔—密雲線(S5線),2017年底先行開通黃土店—懷柔,加快推動懷柔—密雲古北口段通車;平谷線已於2017年底實現開工;15號線東延未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的2015—2021年建設規劃,目前正在研究新一輪線網規劃及第三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盧彥稱,市政府正在組織研究關於加強軌道交通場站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的政策,推動打造以軌道交通站點爲微中心的交通網絡,帶動支撐小城鎮建設發展。

此外,在促進城市南部地區發展方面,統籌規劃實施南部地區大交通體系建設,建立連通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和新機場等重點區域的骨幹交通網絡。

精品民宿將出臺地方標準

2017年至2021年,全市將供應1000公頃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建設集體租賃住房。其中,2017年已供應203.9公頃。

此外,目前全市評定星級民俗村240個,星級民俗旅遊戶5588戶,鄉村旅遊特色業態741家,培育了一批特色民宿。盧彥表示,將研究制定本市鄉村民宿導則,出臺精品民宿地方標準,建立民宿管理監管機制,加強鄉村民宿的旅遊設施建設,創新發展模式,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打造“北京牌”安全農產品

今年1月,本市與農業農村部簽署共建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範區合作協議,打造綠色生產、全程監管、產品優質、品牌過硬、區域協同的北京“安全農業”品牌。據悉,到2020年,計劃培育名優品牌100個、優質品種200個、特優基地100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覆蓋率達到7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涉農區全部創建成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

將形成“東中西”三大重點功能區

在區域合作方面,盧彥表示,將協調推進麗澤與金融街一體化發展,主動承接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外溢配套輻射資源;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爲龍頭,以中關村豐臺園、房山園、大興園爲主要支撐,建立與“三大科學城”對接轉化機制,打造南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帶;藉助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統籌南中軸及其延長線規劃設計,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謀劃建設生態軸,植入文化等高端要素及重大活動,打造高質量文化發展軸;大力推動重點功能區高質量發展,引入重大項目在房山區佈局。盧彥稱,將形成東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有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和麗澤金融商務區、西有良鄉高教園區等重點功能區的發展格局。

5年計劃搬遷1.2萬戶山區農民

盧彥表示,今年將全面完成非建成區84條段黑臭水體治理,新建污水收集管線420公里、再生水管線10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線225公里;加快開工建設垡頭、五里坨等10座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新建再生水廠工程,加快解決城鄉結合部、集中水源地和民俗旅遊村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實施密雲水庫水源保護網格化管理,探索水源保護區庫濱帶建設。

盧彥表示,未來5年全市計劃搬遷1.2萬戶山區農民。正在編制的《懷柔區村莊佈局規劃》,將懷柔水庫一級保護區9個村列爲局部或整體遷建村莊,屬於生態涵養遷建型,享受山區農民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要繼續開展庫濱帶建設,在全部完成9個村搬遷之前,實施村級污水處理站升級改造工程,保證懷柔水庫水源安全。

2020年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在“大棚房”整治方面,盧彥表示,今年已清查設施農業23萬棟,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於9月10日開始組織驗收。同時,着手建立數字化設施農業臺賬管理系統,做到一村一冊、一棚一碼,強化日常監管,確保“農地農用”。

盧彥表示,今年是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啓動之年,年內將完成23萬畝建設任務。抓緊編制《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規劃》,將2019年至2022年任務落圖落界,建立臺賬。

此外,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全部納入民政社會救助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所有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低收入標準線,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市人大建議城市周邊集體建設用地探索建租賃住房等

市人大農村委員會提出,傳統特色村落的風貌保護,既然重視整體規劃,又要注重單體建築風格保護。因此,市級層面應根據實際居住需求,進一步明確農宅的建設標準;區級層面應根據區域特點,設計建設樣板,供村莊選擇。規劃師參與村莊整體規劃,建築師參與村莊風貌保護,共同推動打造集中連片的美麗鄉村風景線。

此外,市人大農村委員會還提出建議,對集體建設用地,要調整供地政策。在城市周邊地區探索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基礎設施、公益設施、租賃住房等建設。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