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喫完海鮮身上起紅疙瘩並伴有瘙癢,我們一般稱爲海鮮過敏。所謂海鮮過敏,其實是海鮮中含有一定量的組胺,有的人身體裏先天缺乏分解組胺的酶,或酶的活性低,致使組胺無法分解,從而引起不耐受即過敏表現。海鮮一般含有組氨酸,尤以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鰹魚中含量較高...

  /

  有的人喫完海鮮身上起紅疙瘩並伴有瘙癢,我們一般稱爲海鮮過敏。所謂海鮮過敏,其實是海鮮中含有一定量的組胺,有的人身體裏先天缺乏分解組胺的酶,或酶的活性低,致使組胺無法分解,從而引起不耐受即過敏表現。

  海鮮一般含有組氨酸,尤以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鰹魚中含量較高。一旦海鮮不新鮮或保存不當,組氨酸就會在細菌的作用下轉化成組胺,導致一些人出現過敏。如果產生的組胺過高,還會引起組胺中毒。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介紹,如果發生組胺中毒,患者在喫魚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會出現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膚潮紅、熱感,全身不適,眼結膜充血等,並伴有頭痛、頭暈、噁心、腹痛、腹瀉、心跳過速、胸悶、血壓下降等,有時還會引發蕁麻疹、出現咽喉燒灼感,個別患者還可能出現哮喘。因此,如果出現上述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

  那麼,在魚類的烹調和保存環節,如何避免組胺中毒以及減輕過敏反應呢?

  除了要購買新鮮海產品外,貯存時冰鮮魚類還要在4℃以下,冷藏魚類要在-18℃以下。在烹調前應徹底刷洗魚體,去除魚頭、內臟和血塊。然後將魚切成兩半,並將其在冷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在烹調時加入少許醋,可使魚產生的組胺含量下降65%以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