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爲“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爲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爲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驚蟄到來,標誌着仲春時節的開始。 每到驚蟄前後,按照中醫“天人一體”理論,人體的陽氣也由冬天的以“封藏”爲主的狀態向春天的以“生髮、升散”爲主的狀態轉變,因此驚蟄時節人體特點是肝陽之氣漸升,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5大問題:

1、宜驚蟄喫梨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喫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

2、宜早睡早睡,散步慢行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上早睡白天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2、忌過酸。

中醫素有“酸入肝”的理論,食用過酸的藥食反而妨礙人體氣機的疏泄,不利於人體陽氣的生髮。故飲食中慎食過酸藥食,以免妨礙氣血運行,多喫大棗、山藥等甜食以養脾。

4、宜少食生冷。

驚蟄陽氣始動,全身的陽氣尚不充沛,寒冷藥食容易損害人體稚嫩的陽氣,或者說會損害人體的少陽相火(生理之火),不利於人體氣機的疏泄、暢達。不宜過多食用冷飲、寒涼水果、生冷海鮮等;宜多喫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

5、忌房事

據《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啓戶始出.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

其意思是:這個月,白天同黑夜的時刻逐漸相等,可聽到打雷、閃電。蟄蟲都蠕動,開始從土洞裏爬出。在沒有發雷之前三日,先搖動着木舌的鈴,警告天下萬民說:“將要打雷了,如果有人不注意節制房事,不然,將會生下殘缺不全的小孩,而且父母亦將遭災。”在那日夜平分的日子,可校正日用的各種度、量、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