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王平村新建的二層小樓

②如今的木城澗煤礦

近段時間,午飯之後,遛彎兒的王玉田總要走到所住的北京門頭溝王平村西口的一處工地。他今年62歲,在煤礦幹了半輩子,如今這裏正在爲居民們改善住房條件,興建一個幾十棟二層小樓的社區。“這小別墅還有我的呢。”他說。

近年來門頭溝大小煤礦紛紛停產,當地人的生活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沒有了煤礦,門頭溝會是什麼樣子?採煤村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在大臺、木城澗、王平這三處曾經有着大規模煤炭生產的村鎮,筆者找到了一些答案。

仍吸引不少人前來

木城澗煤礦雖然停產已有一年多,但是綠化工人仍然維持着灌溉。整潔的礦區裏,柏油路四通八達,各處建築貼着瓷磚。食堂、俱樂部、澡堂子,生活區配套設施相當完善。

王平村煤礦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停產,但遺蹟至今尚在。礦區與村子之間,就是火車站的站臺。隨着私家車增多和煤礦停工,這裏的火車已經在十多年前停運,鐵道間長滿了雜草。一條架空的甬道跨越山坡連接着礦區,與車站交匯的進站口上面,還有兩顆水泥鑄造的五角星。

王平村煤礦斜對面的一座二層小樓也格外顯眼。用店主的話說,這座建設於1980年的老商場,曾是“門頭溝河灘以西最大的商場”,可見當時這裏熱鬧的程度。現在商場仍然保存着原有格局,數百平方米的寬敞店面,四周是櫃檯,改制之後,店主兩口子在此維持經營。

“老有來旅遊的城裏人,都給我聊煩啦。”店主這樣說,但還是忍不住講起當初王平村熱鬧的樣子,“到了半夜街上還人來人往的呢,大商場在這兒,就是因爲這裏是煤礦的主要生活區。”

距離大臺煤礦更近的灰地社區裏,也有兩家老副食店,房頂上有水泥鑄成的“魚肉”“百貨”字樣。店主王女士當初接班來到副食系統工作,至今她還守着這家副食店,接待的除了附近的居民,還有專程來探訪的攝影愛好者。

老工人難捨老礦區

坐在玉皇廟小亭子裏的倪海波今年55歲,曾在井下工作過近三年,又做了很多年的煤場裝卸工人。他納涼的小亭子原本位於橋頭,這座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大橋早已被旁邊更寬更平的公路橋替代。一年多前,大橋上修建了連廊,變成休憩場所。老人們常常聚集在廊子裏面聊天下棋。

玉皇廟所在的位置,大約是木城澗煤礦和大臺煤礦的中心點,橋頭曾有一座比足球場還大的、圓弧形頂的煤庫,沿山一條小軌道里面跑的小火車,將木城澗的煤運到這裏儲存,再從這裏裝車運走。木城澗煤礦已經於2017年停產,幾個月前,煤庫的頂棚也拆了。

玉皇廟旁邊的幾處樓房院子裏住的都是煤礦工人,但大家也都到了退休年紀。礦上的醫院就在路邊,如今主要接待常住在這裏的老人們。街拐角處一家小超市,曾是煤礦的食堂。

幾年前,倪海波轉到了橋頭的泵站工作。休息的時候,他會到附近的山上走走,撿來一些麻梨疙瘩。他自己拄着一根手杖,手杖一端麻梨疙瘩的花紋盤得光亮。老工人們大都有些手藝,不僅可以用來消遣,也爲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聊到這裏生活,他覺得比起城市裏的喧鬧,還是少了煤礦的山裏更好。

這裏正待開發

隨着煤礦逐漸停產、年輕人外出工作,村子有些冷清。然而近些年,村裏危房改造工程逐漸興起,又讓村子燃起了生機。平房院變成帶院牆的二層小樓,讓村民十分欣喜。

那些吸引着城裏人的老工業遺蹟,未來將如何開發?筆者獲悉,門頭溝將保留一部分煤礦的工業遺蹟,加以利用。

附近居民都知道,木城澗煤礦未來可能改成養老院、滑雪場或其他公共商業設施;王平村運煤的火車停運後,這兩年又有了重開旅遊火車的說法,這些傳言都是居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村民們更期待這裏早日得到開發,這樣早些年離開的年輕人就會回來了。

據瞭解,大臺菜市場每週兩天有小規模集市,倪海波常去遛彎兒來買菜;社區老年飯桌,爲很多老人提供了午餐晚餐的便利;王平村的文化活動站,定期舉辦老年人的活動,豐富大家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