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數十億噸礦藏留給子孫 再建一座金山銀山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張琪 楊兆荃 邢明):行走在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首先看到是一片清澈澄藍的大湖。陽光下的湖面蔚藍壯闊,四周山林相間,還可以看見一行行白鷺。很難想象這座風景宜人生態公園前身是茂名石化金塘露天礦採礦場。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位於茂名市區西北角,佔地面積10.07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個水面約6平方公里,蓄水量爲1.6億立方米的礦坑湖和8000多畝生態林地組成。

  如今的露天礦生態公園被當地居民譽爲“城市邊的九寨溝”,成爲茂名市獨特的綠色名片,而這張綠色名片實則是茂名“城市傷疤”的修復成果。

  當地小夥的痛心之問

  茂名有“南方油城”之稱,露天礦的前身,正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爲共和國石油工業做出重要貢獻的油頁岩礦。據悉,從1962年正式投產至1993年1月停產,茂名露天礦累計開採油頁岩1.02億噸,生產頁岩原油292萬噸,爲我國甩掉“貧油國”帽子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茂名因此興起,但同時也留下了一個六平方公里的礦坑,最深處達90米,從衛星俯瞰宛如一塊巨大的“傷疤”。

  由於不合理的開發的管理的混亂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昔日的石油驕子淪落爲污染源。有關人士向記者描述了當時情景:“一個個採礦點就像大小不一的炮彈坑,滿目瘡痍。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被扔到這裏,洗礦的酸水也被排放到這裏。煙塵百丈高,油污遍地流,四周寸草不生”。

  曾經的茂名人不願意也不敢到這裏來,更沒有姑娘願意嫁過來。周圍的居民長壽者稀健康者疏,數千畝的耕地因爲水污染而被丟荒。當地的小夥子曾經痛心地問道:“當年我的爺爺和父親那麼辛苦地支援國家建設,爲什麼到了今天我生活難生存難,連討個老婆都難?”

  露天礦坑污染源問題不僅是制約發展的瓶頸,更是茂名百姓民心之痛,下決心鐵腕治理已經成爲當務之急。

  放棄鉅額採礦收益,將寶藏留給子孫

  十八大以後改變,茂名市委、市政府在“五位一體”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經過數十次現場調研和科學論證,下定決心放棄高嶺土、煤炭等帶來的巨大采礦收益,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公園。2013年5月7日,李紅軍開專項會議,決定關停所有的採礦生產,將這裏打造成生態公園,把寶藏留給子孫,把綠水青山還給人民。

  截止1992年停產,茂名露天礦開採量僅佔總儲量的2%,除了油頁岩之外,還有豐富的高嶺土、煤炭儲量,總價值預估高達3000億元。對於一個欠發達的城市來說,放棄幾千億的收益打造生態公園,其壓力之大和決心之堅可想而知。

  在衆多懷疑聲中,市委市政府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落實生態園建設。這一決定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深入調研科學決策的智慧以及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

  綠色崛起,再建一座金山銀山

  在礦區的治理修復中“引水、種樹、建館、修路”是基本思路。在礦坑引入活水,形成東西長五公里、南北最寬達1.5公里的大湖。該湖水深近百米,面積比西湖還大,堪稱奇蹟。園區從2014年3月開始種樹,至今已種植宮粉紫荊、風鈴樹、臘腸樹、美麗異木棉等特色樹種1500畝,裸露地表復綠約1700畝。對於廢舊的工礦也沒有簡單拆除,而是加以利用,打造成博物館和文化創意園,全方位展現從1958年至今露天礦建設發展歷程和文化積澱。同時打通路網,新建40公里道路,未來還將實施人車分流。

  如今環湖景觀道路全線貫通,露天礦生態園成了市民散步、觀光、遊玩、騎行的好去處,也是年輕人結婚拍照必到之地。園區空氣清新,已經連續三年在全省空氣質量位列前三,再沒有了硫化物的酸臭。建設“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風景區”,是下一階段生態公園瞄準的目標。

  據悉,礦坑湖被命名爲“好心湖”,以紀念“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她的好心精神已經成爲茂名的城市精神。“好心”精神就是爲國盡衷心,爲民用全心,做事講真心,這種好心文化已經成爲茂名的一部分,並將激勵茂名發展地越來越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