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公胜几个儿子,网上众说纷纭,感到茫然,很是纠结,于是就搜寻翻阅了一些资料,现在似乎是明了清楚多了,现分享给大家参考。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明清时期甚至民国时期,很多白氏家谱序文都有白氏起源于“姬姓”受姓祖“白乙丙”的记载,包括白居易家谱,特别是南阳白氏以及从南阳迁出的很多白氏家谱都有记载,但新中国以来,新修的很多白氏家谱逐渐把“姬姓”“白乙丙”从序文中都去掉了。这个现象很是不解,难道说先祖们都是文盲不考世系吗?难道我们今天写的家谱都比先祖撰写的准确吗?是先祖跟风还是今人跟风?这都不得而知,是不好下定论的!

图1(百家姓)

图2(万姓统谱)

图3(古今姓氏书辩证)

据上面图1图2图3:“白,商音,南阳郡……”明确“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明确秦文公子白之后有白乙丙;楚平王孙胜“亦”有后,姓名不详,没有明确白居易为白公胜之后,而是单列出“唐有白居易”。《新唐书·宰相世系》:“白氏出自姬姓 ,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 ,古人皆先字后名 ,故称孟明视。孟明氏二子:一曰西乞术 ,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史记·秦本纪》:“使百里奚子孟明视 ,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两种说法相悖;还有记载说白乙丙为“赢姓”,秦文公子白之后。(关于白乙丙是谁的儿子可参考:《再探白姓得姓始祖之“白乙丙”》)。但不管是谁的后人,谁的儿子,大多都认白乙丙是白氏始祖。

通过读《崤之战》,我们知道,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白乙丙为将,此时的白乙丙应该是青壮年,就权按30岁吧,那白乙丙就出生于公元前658年左右了。而据相关文献记载,白公胜享年55岁,终于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说白公胜生于公元前534年左右。白乙丙比白公胜早124年左右,所以首先排除白乙丙为白公胜的后人。白居易在为他的祖父白锽撰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原文记载为“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这里的乙丙会不会是“白乙丙”?会不会是“楚王白胜迁神碑”记载的子五,日乙丙已降张”?通过阅读:了解白公胜之《白公胜碑真伪辨疑》一文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乙丙已降是也”一句,不知何故被改为“子五,曰乙丙已降张”,“已降”即以降、以下,以后。很显然,这是人为的篡改,目的也许就是造成白胜有五子的假象。而这里的“乙丙”让人费解,如理解为白乙丙,可白公胜“芈姓”,白乙丙“姬姓”,好像也说不通。那是否有可能存在讹文,或指另外一人?又,“丙”为唐讳字,但干支字和序位字(甲乙丙丁)则不讳。那么,此文的“乙丙”是否有可能是某种序位字造成的讹误?都不得而知,但都不会是“子五,曰乙丙已降张”,也就是说白公胜很可能就一个儿子。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白居易有意为之,“乙丙”指的就是“白乙丙”,在他写事状前所公认的始祖就是“白乙丙”,但因“白乙丙”的出身不是王族而是俘虏的后代,又因没有连贯的远祖世系,而白公胜却能达到此目的。不然的话,以白居易的学问,不可能把白乙丙与白公胜所处的先后时间给弄错,也不可能以白公胜为受姓始祖。再结合本文开始所述的内容《白居易家谱》的序文记载,想必这些序也是根据老家谱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吧。而宋代陈振孙指责白居易“何其考之不详也”则是表示怀疑、不相信,故而才会批评白居易“远推古昔,傅会(即附会)本文 ”。也就是说《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很有可能是白居易自己的一厢情愿有意为之,而非所有白氏后人的意愿,故白氏家谱能如实传承下来。

而根据本号前几天发出的“了解白公胜”相关文献资料参考(没有看过的可关注“南阳白氏”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小人头”查阅全部信息,我们对白公胜的性格、为人和处理事情的方法都应有一个了解吧?如何诠释“忠、孝”二字?如何继承先祖留下的精神财富?有没有为了完整世系、王族血统而附会的必要(如真的是白公胜后裔则除外)?最后希望今人应实事求是修谱,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请尊重老谱记载,尊重先人心血传承,不应一厢情愿随意修改老谱、随意添加杜撰内容。

附:白汝斌《姓氏、白氏、《白居易家谱》考、释、辨及评述》摘文

说明:此文仅用于研究白公胜作参考,禁止转载;南阳白氏微信公众平台不持任何观点,如有侵权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