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公勝幾個兒子,網上衆說紛紜,感到茫然,很是糾結,於是就搜尋翻閱了一些資料,現在似乎是明瞭清楚多了,現分享給大家參考。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明清時期甚至民國時期,很多白氏家譜序文都有白氏起源於“姬姓”受姓祖“白乙丙”的記載,包括白居易家譜,特別是南陽白氏以及從南陽遷出的很多白氏家譜都有記載,但新中國以來,新修的很多白氏家譜逐漸把“姬姓”“白乙丙”從序文中都去掉了。這個現象很是不解,難道說先祖們都是文盲不考世系嗎?難道我們今天寫的家譜都比先祖撰寫的準確嗎?是先祖跟風還是今人跟風?這都不得而知,是不好下定論的!

圖1(百家姓)

圖2(萬姓統譜)

圖3(古今姓氏書辯證)

據上面圖1圖2圖3:“白,商音,南陽郡……”明確“黃帝之後秦大夫白乙丙”,明確秦文公子白之後有白乙丙;楚平王孫勝“亦”有後,姓名不詳,沒有明確白居易爲白公勝之後,而是單列出“唐有白居易”。《新唐書·宰相世系》:“白氏出自姬姓 ,周太王五世孫虞仲封於虞,爲晉所滅。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於秦,受邑於百里,因號百里奚。奚生視,字孟明 ,古人皆先字後名 ,故稱孟明視。孟明氏二子:一曰西乞術 ,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爲氏。”《史記·秦本紀》:“使百里奚子孟明視 ,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將兵。”兩種說法相悖;還有記載說白乙丙爲“贏姓”,秦文公子白之後。(關於白乙丙是誰的兒子可參考:《再探白姓得姓始祖之“白乙丙”》)。但不管是誰的後人,誰的兒子,大多都認白乙丙是白氏始祖。

通過讀《崤之戰》,我們知道,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白乙丙爲將,此時的白乙丙應該是青壯年,就權按30歲吧,那白乙丙就出生於公元前658年左右了。而據相關文獻記載,白公勝享年55歲,終於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說白公勝生於公元前534年左右。白乙丙比白公勝早124年左右,所以首先排除白乙丙爲白公勝的後人。白居易在爲他的祖父白鍠撰寫的《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中原文記載爲“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爲名將,乙丙已降是也”。這裏的乙丙會不會是“白乙丙”?會不會是“楚王白勝遷神碑”記載的子五,日乙丙已降張”?通過閱讀:瞭解白公勝之《白公勝碑真僞辨疑》一文我們心裏就有數了。

《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乙丙已降是也”一句,不知何故被改爲“子五,曰乙丙已降張”,“已降”即以降、以下,以後。很顯然,這是人爲的篡改,目的也許就是造成白勝有五子的假象。而這裏的“乙丙”讓人費解,如理解爲白乙丙,可白公勝“羋姓”,白乙丙“姬姓”,好像也說不通。那是否有可能存在訛文,或指另外一人?又,“丙”爲唐諱字,但干支字和序位字(甲乙丙丁)則不諱。那麼,此文的“乙丙”是否有可能是某種序位字造成的訛誤?都不得而知,但都不會是“子五,曰乙丙已降張”,也就是說白公勝很可能就一個兒子。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白居易有意爲之,“乙丙”指的就是“白乙丙”,在他寫事狀前所公認的始祖就是“白乙丙”,但因“白乙丙”的出身不是王族而是俘虜的後代,又因沒有連貫的遠祖世系,而白公勝卻能達到此目的。不然的話,以白居易的學問,不可能把白乙丙與白公勝所處的先後時間給弄錯,也不可能以白公勝爲受姓始祖。再結合本文開始所述的內容《白居易家譜》的序文記載,想必這些序也是根據老家譜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吧。而宋代陳振孫指責白居易“何其考之不詳也”則是表示懷疑、不相信,故而纔會批評白居易“遠推古昔,傅會(即附會)本文 ”。也就是說《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很有可能是白居易自己的一廂情願有意爲之,而非所有白氏後人的意願,故白氏家譜能如實傳承下來。

而根據本號前幾天發出的“瞭解白公勝”相關文獻資料參考(沒有看過的可關注“南陽白氏”微信公衆號,點擊右上角“小人頭”查閱全部信息,我們對白公勝的性格、爲人和處理事情的方法都應有一個瞭解吧?如何詮釋“忠、孝”二字?如何繼承先祖留下的精神財富?有沒有爲了完整世系、王族血統而附會的必要(如真的是白公勝後裔則除外)?最後希望今人應實事求是修譜,在沒有充分依據的情況下,請尊重老譜記載,尊重先人心血傳承,不應一廂情願隨意修改老譜、隨意添加杜撰內容。

附:白汝斌《姓氏、白氏、《白居易家譜》考、釋、辨及評述》摘文

說明:此文僅用於研究白公勝作參考,禁止轉載;南陽白氏微信公衆平臺不持任何觀點,如有侵權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