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夜市+旅遊”已成爲“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拓寬村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的另一條路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貧困戶,工作隊還安排家裏遇到困難的村民在夜市就業。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7月13日,白天的燥熱剛剛退去,巴楚縣阿納庫勒鄉果勒買裏村就熱鬧起來,果勒買裏依提帕克廣場夜市正在試營業,遠遠就聽到吆喝聲、音樂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進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各式遊樂設施,充氣城堡、碰碰車、毛絨玩具電動車等,不身臨其境還真不敢相信村裏會有如此“豪華”的廣場。再往裏走,兩邊有農副產品售賣區、餐飲區,售賣各類水果、特色小喫、燒烤等,中間是村民大舞臺,正在放映電影。據介紹,正式營業後,這裏每週將有兩場文藝演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3日是廣場夜市試營業第四天,客流量逐日增長。村民帕提古麗·買買提感觸最深,她承包了充氣城堡遊樂項目,10日到13日,收入1000多元。“每晚收入最少300多元,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帕提古麗說着拍了拍斜挎在身上的手提包,隨後邀請記者品嚐自制的酸奶,她自豪地說,大家都誇她的酸奶味道好,每晚能賣50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帕提古麗是貧困戶,因患病非常自卑,整日待在家裏不願出門。自治區體育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幹部多次入戶給她做思想工作,並教會她製作酸奶的技術,同時安排她到村裏的公益性崗位上班。現在她白天在村裏上班,晚上在夜市經營充氣城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廣場夜市,像帕提古麗這樣的貧困戶有十幾戶,有賣冰激凌的、賣烤肉的、賣自家種的西瓜的。針對不掌握技能的貧困戶,工作隊專門從巴楚縣請來專業師傅進行培訓。胡爾西地木·吾不力經過培訓後在夜市裏賣涼菜,目前已有8個菜品。“現在試營業,每天能賣100多元呢。家門口做生意,攢勁!”胡爾西地木說,她正在認真學習,以後菜品會越來越多,相信生意也會越來越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貧困戶,工作隊還安排家裏遇到困難的村民在夜市就業。依明·熱合曼主要靠電焊賺錢養家。今年4月,他不幸遭遇車禍右腿骨折,目前還沒完全康復。工作隊安排他承包夜市裏的碰碰車項目,13日他承包的項目第一天開始試運營,收入130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遭遇車禍後,工作隊不僅幫我協調治病的事,還幫我和兒子找工作。”依明說着,眼圈紅了,他說自己一定會好好經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把廣場裏的遊樂項目承包給村民,除了收取前期投入的成本及市場管理費外,其餘收入都歸村民個人。”自治區體育局駐巴楚縣阿納庫勒鄉果勒買裏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劉毅說,目前廣場夜市已吸納50戶村民就業,計劃正式營業後吸納100戶村民依託夜市實現增收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果勒買裏村整村退出貧困村。自治區體育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從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做起,重新規劃建起了300多套安居房,將原來的垃圾場、臭水溝變成了遊樂園。藉着規劃後的空餘場地,加上該村距離巴楚縣城近、靠近巴楚紅海景區的優勢,工作隊今年5月開始籌備建廣場。“果勒買裏村整村退出貧困村,如何防止村民返貧是我們目前工作的重點。”劉毅說,“建廣場促村民就業的同時也能帶動旅遊業發展。”目前果勒買裏村建成的濱河體育文化公園已成爲吸引周邊羣衆的一道風景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夜市+旅遊”已成爲“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拓寬村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的另一條路徑。果勒買裏依提帕克廣場佔地近7000平方米,集娛樂、餐飲、休閒於一體,目前正在加快引進沙灘排球、檯球等體育項目,正式營業後將成爲巴楚縣最大的鄉村廣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夜色漸濃,廣場上空彩色的燈光如繁星般耀眼,來廣場的人越來越多,夜市裏擺放的100張四人座的桌子基本客滿,每個攤位前都是人頭攢動。充氣城堡裏滿是遊樂的孩子,既要看着裏面玩的小孩,還要負責收費,帕提古麗有些忙不過來了……(謝慧變)\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453248863896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