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5b351600afd440c994bbbf7290f4d53\" img_width=\"580\" img_height=\"387\" alt=\"總有初心伴白首——90歲共產黨員李玉珍用一生詮釋“不忘黨恩”\"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李玉珍向記者展示珍貴的老照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8日6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17歲參加革命,19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11.27”大屠殺,離休後仍堅持爲黨支部服務……90歲的李玉珍,將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國家。開朗豁達的老人有着怎樣的人生故事?是什麼讓她始終聽黨話、跟黨走,讓這份初心伴隨始終?日前,李玉珍老人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分享了她的初心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7歲投身革命 直面大屠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10月,李玉珍出生於重慶渝中區南紀門一個貧苦家庭。15歲時,她參加了女青會辦的免費婦女識字班,認識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共產黨員——楊老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老師不僅教李玉珍讀書識字,還告訴她,共產黨是爲勞苦人民打天下的。在楊老師的影響下,共產主義的種子開始在李玉珍心中萌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李玉珍又認識了第二位共產黨員——女青會識字班的李校長。看到李玉珍學習刻苦追求進步,李校長推薦她到中共地下黨沙磁特區創辦的民建中學讀書。\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0e2c4d17d084e1a86066d6259ed25c6\" img_width=\"580\" img_height=\"407\" alt=\"總有初心伴白首——90歲共產黨員李玉珍用一生詮釋“不忘黨恩”\"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民建中學“讀書會”時期的李玉珍(第二排正中中)。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翻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民建中學裏,80%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和共青團員,大家積極要求進步,經常組織讀書會、學習班等活動。“我性格比較外向,很喜歡組織同學到處演講、表演,參加學生運動,”李玉珍回憶,“在學校,進步思想對我們幫助非常大,都想通過努力改變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7年“六一”大逮捕慘案發生後,作爲學生運動的骨幹分子,李玉珍成了國民黨的監視對象。組織上安排她轉移到梁大達特區川東遊擊縱隊搞農村武裝鬥爭,負責爲遊擊部隊傳遞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游擊隊,組織上安排我當交通員。”李玉珍說,“我跑得快,個子又小,不會被敵人看出來。”那時,年僅17歲的李玉珍,爲了安全通過封鎖區,她只有白天隱蔽在深山茅草從中,晚上連續奔走十幾個小時。“夜裏有時周圍還有野獸吼叫,實在太困時,就撿幾塊石頭把自己圍住,打個盹接着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玉珍仍歷歷在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上級接到敵人馬上要圍剿的通知。爲了儘快把消息送達,她就從山林裏運木頭的伐木道一路滑下去,儘管雙腿全是血,衣服全是洞,但是她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部隊順利撤離。包抄的敵人撲了個空,自己打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8年2月,李玉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8年冬,李玉珍的入黨介紹人藍蒂裕,因叛徒出賣被抓捕。在獄中,他不畏酷刑拷打、堅持獄中鬥爭,和戰友們一起起草“獄中八條”,後來在大坪英勇就義。“他讓我看到了共產黨人頑強的意志,再次堅定了我的信仰。”李玉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9年,李玉珍受組織安排,回到重慶主城做起了聯絡員工作,幫忙照顧江竹筠的兒子“小云”,直到重慶解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1·27大屠殺”發生後,李玉珍趕到現場,看到殘垣斷壁上到處是同志們的遺體,地上血流成河,她流着淚接待烈士家屬,幫他們認領遺體,內心萬分悲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查找遺體時,劉德惠烈士的妻子突然指着一個俯臥的遺體說想看一看,我小心地翻轉烈士的身體,只見滿面血污、無法辨認。她又說,看有沒有穿她織的毛背心,我一層層解開烈士的外衣。當看到淺灰色的背心時,她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我緊緊地抱着她,失聲痛哭。”李玉珍說,“後來,有人問我當時怕不怕,我怎麼會怕?這些都是和我有着共同信仰,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他們就是我的親人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解放後投身建設 始終保持革命者年輕心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慶解放後,李玉珍被安排到市婦聯工作,派駐到各個兵工廠做婦女工作,讓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工人們無後顧之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李玉珍到一個工人家裏聯繫成立家屬委員會的事,剛好遇到家屬要生孩子了。“她怎麼都不讓去叫人,說不能影響他們生產,我那時還是個大姑娘,只好硬着頭皮幫她接了生。”李玉珍說,“那時候幾乎人人都是舍小家爲大家,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因爲我們都知道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非常感恩珍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來,李玉珍又調到市委黨校、江北區供銷社乾果公司長期從事黨務工作,做黨的宣傳員、組織員。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她都竭盡全力工作,始終保持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6年,李玉珍在江北區供銷社乾果公司離休。再後來,企業破產改制,她主動擔任區破產改制企業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當時不少老同志思想上想不通,我就和他們共同回憶曾經經歷的戰爭歲月,讓他們感到,和那些犧牲了的同志們相比,我們要幸運幸福得多。”李玉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年來,社會發展太快了,李玉珍時常有種緊迫感。“我們人離休了但不能離黨,只有一直跟黨走,纔不會‘老糊塗’,纔不會被社會和時代所淘汰。”李玉珍說,所以,她堅持組織大家學習,堅持參加組織生活。目前,我們支部黨員平均年齡89.4歲,我們始終保持着革命者的年輕心態,三會一課、“兩學一做”一樣也沒落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玉珍說,她從一個窮孩子,成長爲一名黨員幹部,是黨給了她新的人生和崇高的信仰,“雖然我今年已經90歲了,但我渾身還是充滿幹勁,會永遠不忘黨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7814282545075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