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我走在陌生城市街上的时候,感觉到了明明白白的秋意。

福州的女生,还在短袖T恤热裤。这里的阳光里,已经带了秋风的凉意。

正午时分,阳光从梧桐树叶片间的隙缝里探出头来,轻盈地洒在地上,闪亮依旧,却少了夏日里的那种热烈奔放,只有温煦怡人。

风吹在身上,也有了丝丝凉意。

早晚的时候,胳膊凉了。需要搭一件外套,或者披一块大围巾。

最好是三角形的,背后有一条长长的流苏带,最好是有亮丝的面料,走在街上,树影阳光间,能看到正背心的地方,有美丽的线条在游走。

这样的秋风凉意里,适合喝一杯老白茶。

用三年陈的老白茶的稠滑茶汤,去慰藉即将到来的秋意渐浓。

凉风初起,我们来泡《初老》吧。

2015老白茶饼《初老》冲泡实录

1、第一冲:药香+枣香

香气是极清新素淡的,朴素得像一个没有化妆的少女,青春正好,朝气勃发。

汤水是甜润的,轻盈的,有微微的药香。汤水里清香盈盈,香气不像新茶般浮动,而是沉到水底,在茶汤里,与其它的内含物一起胶着着,含苞欲放。

这股子清新的汤感,是高山山场的茶才拥有的清澈溪流感。一点不似大家想象中的、三年陈的老白茶那种沉郁之风。它像是老年人却拥有年轻人的思维,活跃跳动,令人惊奇。

2、第二冲:药香+枣香

盖香上的药香和枣香,极尽欢畅释放之能事。在你揭盖的瞬间,便如同被关得太久的儿童,欢快地狂奔出门,留下快乐的呼喊声。

汤水润泽度极高,润滑度也很强,含一口汤在嘴里,把舌头卷成一个圆筒,让汤水在舌面里滑过,像在吃一个甜筒冰淇淋,是从没体验过的药茶味。

当茶汤咽下,舌面上涌起带着浆感的甜意,微微的,滑滑的,像秋风里飘摇到墙壁上的树影,光阴明灭间,暗香浮动。

3、第三冲:药香+枣香+竹叶香

盖子上药香的浓郁程度,达到了巅峰。它像是一碗加了当归枸杞的温补汤药,光闻一闻,就是满身热气汹涌,喝下去会血流加快的那种感觉。

热血澎湃。

汤水是滑滑的,温润如玉。含在嘴里柔若无骨,细腻异常。果胶的质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汤水里的药香和枣香,轮番出现。

啜第一口,是药香。当茶汤咽尽,舌面上浮起的是枣香氤氲。

啜第二口,是枣香,及至咽下,舌面上浮起来的,是竹叶香的素净淡雅。

回甘里,随着津液生起来的,居然有微末的花香。像是开到最后的荼蘼,花尽,事了。

4、第四冲:药香+枣香

盖香里药香高扬而枣香甜蜜,到了尾调上,居然还有浅淡的花香。

出汤后揭开盖子,给盖碗里的茶叶拍照。茶香飘荡在空气中,整间屋子不久就充满了温馨动人的“老白茶香”。

古人说:好听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村姑陈说,好喝的茶,余香绕屋三圈而不绝。

汤水极为甜润,又甜又滑,汤水里香气逼人,想是在这一冲里,稠滑度和释放出的养分达到了最高峰。

表妹来了,连喝三大杯,只说了一个字:甜。

没想到,三年陈的老白茶饼,骨子里,居然是个“甜妹子”。

5、第五冲:盖上药香,水中枣香

这一冲的盖子上,枣香弱了,全是药香在冲击着我们的鼻腔。

枣香全跑到了汤水中,喝一口,蜜枣香浓郁甘甜,稠滑的汤水包裹着舌面,舒服极了,只想赋诗一首,可惜没有孤木林老师那种才华,只能作罢。

汤水极甜,极甜。但不是蜜糖那种腻人的甜,是一种清泉般的甘甜。

这股又滑又稠还甘甜的茶汤,令人想起汉代的甘泉宫,唯甘泉二字,方当得此此汤之妙。

据说此宫为秦旧宫,宣太后曾诱杀义渠王于此宫中。

当日宣太后的柔情似水,当似今日的这股甘泉茶汤一般,令人无以防备,甘心溺于其中。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好茶杯中醉,不枉读史书。

6、第六冲:药香+竹叶香+枣香

这一冲的香气,可以排个秩序了。

前调是药香,中调是竹叶香,尾调是枣香。

汤水入口极甜,有桂圆红枣汤的香气。甜润,有银耳独有的润滑感。稠滑,润泽,喝下去,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了胶质。

汤水咽下后,舌面上留下来的香气,五花八门,有药香,有枣香,有竹叶香,有花香,居然还有薄荷香。。。。

像一个侠客,行走在竹林中。一阵风吹来,乱叶穿空,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小气场。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是武学的最高境界。

众香杯中过,无香不挂杯。

这是好茶的最高境界。

7、第七冲:

汤水里的香气盖过了盖子上的香气。

老茶饼里的内容物,包括胶质,芳香醇,都溶入到了茶汤里。喝一口茶汤,稠稠的,滑滑的,像坐着小船一般,滑溜着就滑下喉咙。

倒是香气留在了舌面上,温暖的蜜枣香,浓郁的药香,纯天然的香氛,大有“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之意。

正常的茶,到了这一冲,汤水里的稠滑感应该淡了,而初老却仍是极浓,仍保持着别的茶五六冲时候的稠滑度。

可见人人爱老白茶,是有理由的。

老白茶的醇 ,厚,韵致,茶汤里的那种稠滑感,真不是新茶可以比拟的。

正如熟女的那种成熟体贴豁达,真不是二八年华的小女生可以企及的。

8、第八冲:竹叶香+枣香+药香+花香

在前几冲的时候,茶汤里的物质比较丰富,所以,轻盈一点的香气都被盖住了,发挥不出来,让我们感觉不到。

到了这一冲,像是一千五百米长跑到了冲刺阶段了,所有香气都一齐跑了出来。

茶汤里先是尝到了竹叶香,清灵的,有薄荷感的清新竹叶香。有点像端午节煮白粽子的那种香气。

继而是尝到了枣香,用蜜腌过的枣子,加上稠滑的汤感,真有一点银耳红枣桂圆汤的感觉。

接着是药香,当归甘草黄芪这些女性滋补药汤的香气。

最后是清淡的花香。微微的,带着一丝甜。

汤水稠滑度减弱了一些,但仍比其它的茶要浓。毕竟,三年的年份摆在那里,这三年的岁月和时光,在它身上沉淀出不俗的风华。

9、第九冲:甜香盈然盖上

甜甜的花香盈盈然于盖碗上。药香和枣香都成了第二梯队。

茶汤里的香气,仍是药香为枣香为主。

坐杯30秒之后出汤,汤水还是滑滑的,比一年陈的茶饼第三冲还滑,还润泽。

这种茶汤,仍对舌面有极强的包裹感,温暖舒适,像母亲的怀抱。

一般的茶,就算是三年陈的老茶饼,到这一冲,也早就没有这种稠滑汤感了。也多亏了S师傅的妙手神功,能做出这样耐泡度极佳的老白茶饼来。

这一冲的稠滑度,真令人惊喜。

若一个人六十岁还生了个男孩,可不是超越了人类生殖的常态,值得大书特书么?

10、第十冲:

汤里的香、水、韵都在淡去。

仿佛华山思过崖后,风清扬飘然而去的背影,大袖宽宽,白发飘飘。

这是一个华丽的收梢。

用它比新白茶更醇和的汤水,更沉郁的香气,致敬自己第三、四冲时那绝华的风华。

喝到此时,这饼三年陈老白茶的底韵和山场气息,愈发明显地显现了出来:清甜的,空灵的,纯净的,山泉水般的内质,和醇厚的,稠滑的汤感,以及惑人的芬芳。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

11、接下来,这茶是倒掉吗?

不!

可以用一把玻璃壶,倒入沸水,煮它。

以这个茶的内质丰富程度,煮个两壶,是没有问题的。

煮茶的时候,可以洗脸净手,捧一本书看看。手边一碟坚果,喝了一下午的茶,吃几粒坚果,可以补充能量。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嬴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曾经的初老,茶汤是稠滑的,但没有达到足三年这样的稠滑度。

曾经的初老,香气是沉郁的,但是没有三年陈之后这种甜蜜的馥郁的枣香。

从第一冲到第十冲,蜜枣香一直在茶汤里存在着,默默地陪着我们,度过这一个下午的悠闲时光。

喝这样的老白茶,是一种让享受。一种唇舌间最私密的享受。

《长恨歌》里写过,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我相信不出杨妃的肤如凝脂,但能感受到初老茶汤里的这股凝脂感。

杨枝甘露,四字足矣。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