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生劉泰宇,名定光,以教書爲生。

有位浙江醫生帶着個幼子流落到劉泰宇的村子,兩人相處很好,便比鄰而居。

醫生的兒子聰敏清秀,拜劉泰宇爲師。

醫生別無親屬,臨終時把兒子託付給劉泰宇。

劉泰宇把他的兒子當作自己的兒子,在寒冷的冬夜裏,兩人共蓋一被。

有個楊甲,劉泰宇很看不上他。

他造謠說,泰宇把朋友的兒子當孌童。

劉泰宇又氣又恨,問起來,知道小孩還有個叔叔,爲押糧船的旗丁管文書帳目。

於是他把小孩帶到滄州河岸,借了一間小屋居住,見了浙江糧船便呼叫,問有位某某先生在船上否?

這麼找了幾天,竟然找到了小孩的叔叔,把小孩交給了他。

小孩的叔叔哭道:“昨夜夢見哥哥說,侄該回來了,所以我天天坐在舵樓上望。”

哥哥還說:“楊某的事,我在神前告贏了。不知說的是什麼事。”

劉泰宇也不明說,鬱郁地自己回來了。

這位老儒生迂闊拘謹,常常思考這事沒法洗清自己,結果憂鬱成病死去。

在燈前月下,楊甲經常看見劉泰宇怒目而視。

楊甲本性強悍兇暴,也不在乎。

過了幾年,楊甲也死了,他妻子改嫁,扔下一個兒子,也聰明清秀。

有位輕薄的公了哥兒引誘這小孩當了孌童,毫不避人地招搖過市。

見到這小孩的人都嘆息。有人說劉泰宇是肅寧人,有人說是任丘人,有人說是高陽人,不知究竟是哪兒。

大慨是在河間府以西的地方。

考察一下他的生平,謊是死後可以在社廟裏享祭的人吧。這事發生在康熙年間中期。我的三堂伯燦宸公喜歡談因果,曾舉這事叫人引以爲戒。

年長日久,我也忘了這事。

嘉慶三年五月十二日,我住在密雲行帳中,半夜醒來,忽然想起這事,感傷他的姓名漸爲人所忘,到了灤陽後,寫下了以上大略情況。《閱微草堂筆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