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正面对第二次卫生革命对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慢病的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与不健康社会环境互动的个体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不健康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行为)又延伸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卒中、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多重危险因素。

中国每100个成人里就有22个是慢性病患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米杰教授在9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慢性病有个特点,早期的暴露窗口、发病的起源是在生命早期,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甚至在妈妈怀孕的时候。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很重要的两个环节:源头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间是最终能够导致疾病发生、危险性增高的多重危险因素。由此,非传染性疾病不像传染性疾病只有一种病因,非传染性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只存在相关性,并不是因果关系。

不健康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考虑孕育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不健康社会环境。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大家现在非常关注PM2.5,PM2.5不但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同时明显增加了患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这不是某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个人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治理PM2.5也是为了从社会层面来预防疾病。

再譬如吸烟。在我国,不光有3.5亿吸烟的人,更重要的是公共场所没有一种真正可落实的禁烟法规和处罚机制。在公共场所吸烟给很多不吸烟的民众带去了二手烟的危害。这显然是社会因素,而不是个人力所能及的。

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导致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吸烟

②不运动或者缺少运动:两层楼都不爬,两三站路也不走。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方便了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物。

③不健康饮食:包括摄入总热量过大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如盐、糖、酒、油、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蔬菜、水果和其他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取不足。

④吃得多、动得少,必然肥胖:青少年肥胖是危及一生健康的祸根,不但会增加未来患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能促使心理不健康和增加成年以后患癌症的风险。

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导致心理问题

大家经常讲“全民焦虑症”。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青少年念书期间的应试教育(考高分、上好学校),毕业以后的就业压力,之后不断地提职称……始终在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封闭模式下成长,往往会形成焦虑、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进而又会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风险。

我们必须走出传统落后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建立“社会—生物—心理”的全新医学模式,追求完美的全面的身心健康。从疾病走向健康,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社会—生物—心理综合医学模式;追求全面身心健康,从单纯迷信生物技术、聚焦一个病变,延伸到综合了解疾病的全貌,并且进一步关注、关爱患者。

面对慢病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

控制慢病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合理膳食。食物多样,每餐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肉蛋,每天摄入300克或者300毫升的牛奶,常吃豆制品,保持清淡的口味,少盐少油少糖,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适量零食,少选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并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在外就餐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2、是科学运动,每天要累计至少一小时以上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3、是远离毒品,不吸烟、不饮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是有好的睡眠。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的睡眠就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在睡眠上注意三个层次,一是睡多少,二是什么时候开始睡,三是睡眠的质量。

5、是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健康是幸福,健康是尊严,健康是成功人生的基础。健康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同时,健康是责任,健康是智慧,健康需要管理。应当尽可能延长健康期望寿命,缩短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的差距。两者差距为零,说明一生健康,无疾而终。这是理想健康的人生。要提升生命质量,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医生更应做健康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认真做好疾病预防康复,共同提升健康水平,延长健康期望寿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3D整合医学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科技,欢迎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您的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