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三元區東霞的D、E等地塊正在徵遷。

東霞D地塊徵收土地面積129.76畝,涉及居民戶106戶、國有企事業單位店面17間、企業5家;東霞E地塊土地收儲總面積127.67畝,涉及企業4家和煙科所居民戶38戶、店面16間。

除了部分已簽字的徵遷戶,這兩個地塊剩餘的徵遷任務更重。短短百日,這麼大一塊“硬骨頭”,怎麼啃下?

9月28日,記者跟着三元區富興堡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到徵遷工作一線,記錄他們工作的狀態。

(圖爲徵遷幹部向海綿紙箱廠相關負責人講解徵遷政策。 東霞D地塊涉及海綿紙箱廠、三元印刷廠、三明冷作廠、三明耐火材料廠、三明閩峯工貿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目前,除已徵收的閩峯工貿有限公司,剩餘4家企業均已完成地面構築物測量工作,相關收儲工作有序推進。)

(路上偶遇冷作廠老職工李大爺,工作人員耐心地傾聽,解決問題)

徵遷幹部的一個下午

“現在是徵遷衝刺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過。”鄧天華是三元區富興堡街道辦事處主任,也是東霞地塊徵遷幹部的一員,見到記者時,他笑呵呵地打趣道,這一輪百日徵遷結束,大家都要多長撮白頭髮!

如他所言,東霞D地塊徵收土地面積129.76畝,涉及居民戶106戶、國有企事業單位店面17間、企業5家;東霞E地塊土地收儲總面積127.67畝,涉及企業4家和煙科所居民戶38戶、店面16間。除了部分已簽字的徵遷戶,剩餘的徵遷任務更重。短短百日,這麼大一塊“硬骨頭”,怎麼啃下?

“不是官話、套話,繼續發揚‘白+黑’‘5+2’的工作精神,深入拆遷戶家中,講政策、話發展,用真心和耐心解決拆遷難題。”一會兒談話的功夫,三明冷作廠老職工宿舍樓出現在眼前。

輕車熟路,鄧天華上前叩開 一位住戶房門。

“黨和政府又上門關心我們這些老頭啦,這次帶來什麼新政策?”一見面,74歲的王文珍熟絡地說。王文珍1955年從泉州惠安來三明支援建設,曾在三明冷作廠工作。這棟破舊的員工宿舍樓,老人一呆就是40多年,感情深厚。

老人擔憂什麼,鄧天華心裏跟明鏡似的。由於歷史原因,這裏早期留守着23戶冷作廠改制員工,如今居住的還剩3戶。因房屋面積小,產權不明晰等問題,老人們剛聽到徵遷消息時,都有些不安。嘮家常,問身體,夾帶着說說徵遷新進展,這一次,鄧天華還是來不及喝一口水,只想着怎麼說,老人才更心安。

“他們的訴求和困難,政府會盡力解決,我們希望老人住上敞亮的大新房。”鄧天華坦言,東霞片區是三明老工業基地,玻璃廠、塑膠廠、商標廠等老廠多,許多人從五湖四海趕來三明搞建設,早已兩鬢斑白。對這些一輩子堅守紅土地,爲三明發展作貢獻的老職工,政府不會忘記這份情。

三元海綿紙箱廠也在東霞D地塊徵遷範圍內,2000年改制後,海綿紙箱廠由個人購買並存活至今,也見證着三明的日新月異。如今,紙箱廠供應着三元區5家培根肉廠包裝箱,紙箱月產量達50餘萬個,發展前景看好。

企業徵遷補償標準不同,徵遷戶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同。自7月28日東霞D地塊徵遷工作正式啓動,徵遷幹部們不分白天黑夜考慮解決方案,模擬徵遷工作,儘量做到徵遷過程惠民利民。

“老哥,政府給您在荊東產業工業園找了塊淨地安置廠房,明天要不要過去看看?”見到廠房業主李文勝,鄧天華再一次說了政府的新思路。

“越早看越好,我們是訂單型企業,生產線可不能斷!”李文勝支持徵遷工作,可他也有難處。廠房換新址,場地是否允許生產線擴建?如果地點偏遠,老員工如何安置?債權債務是否明晰?他希望政府給出雙贏的解決方案。

徵遷幹部理解李文勝的難處,他們也希望紙箱廠搬遷一步到位,前景越來越好。於是,一次次耐心溝通,一遍遍講清講透徵遷政策和搬遷方案。燥熱的午後,長時間的動員工作後,鄧天華臉也紅了,聲音也啞了,可是思路清晰,條條方案政策瞭然於心,信手拈來。

眼見太陽西斜,徵遷幹部們帶着李文勝的訴求,匆匆趕往下一家徵遷戶。

“我希望速度再快點,徵遷是大好事。”在菸葉科研所居民樓樓下,住戶張巧梅熱情地迎接徵遷幹部。張巧梅2009年購買了這套二手房,因爲公攤小,一家四口住在不足90平方米的房子裏,也乾淨敞亮。如今,房屋剛好在東霞E地塊徵遷範圍內,張巧梅心裏樂開了花。

“不管哪個街道有徵遷任務,其他街道都全力配合,爭取全員出動打贏徵遷攻堅戰。”多次入戶動員徵遷戶後,許多徵遷戶看到了徵遷幹部的熱心和耐心,關係越來越親近。新南社區副主任楊文萌和張巧梅就成了好姐妹,兩人感情好得很。

天色漸晚,入戶動員工作剛收尾,徵遷幹部們又馬不停蹄趕回指揮部,談一談最新遇到的徵遷難題,聊一聊明天的徵遷任務。“設身處地爲羣衆考慮,他們一定會慢慢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徵遷工作,眼看國慶就要到了,我們打算利用假期趁熱打鐵,一鼓作氣做好徵遷工作。”鄧天華說。

(三明日報記者 盧素平

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楊開長 陳詩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