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物理性質:

1. 概 念: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直接表現出來的性質。

2. 實 例:在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3. 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等。

化學性質:

1. 概 念: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2. 實 例:鐵在潮溼的空氣中生成鐵鏽,銅能在潮溼的空氣中生成銅綠。

3. 化學性質:只能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二、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的關係:

若在使用物質的過程中,物質本身沒有變化,則是利用了物質的物理變化,物質本身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其他物質,則是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物質的性質是決定物質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質的用途體現物質的性質。

三、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別和聯繫

物質的性質和物質的變化

區別物質的性質是指物質的特有屬性,不同的物質其屬性不同,是變化的內因物質的變化是一個過程,是有序的,動態的,性質的具體體現

聯繫物質的性質決定了它能發生的變化,而變化又是性質的具體表現

判斷是“性質”還是“變化”

判斷某種敘述是指物質的“性質”還是“變化”時,首先要準確把握它們的區別和聯繫,若敘述中有“能”,“難”,“易”,“會”,“就”等詞語,往往指性質,若敘述中有“已經” ,“了”,“在”等詞語,往往指物質的變化。

四、有關描述物質的詞語

1. 物理性質:

(1)熔點: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體開始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

(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3)壓強:物體在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4)密度:物質在單位體積上的質量叫密度,符號爲p。

(5)溶解性: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裏的能力,稱爲這種物質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質、溶劑的性質及溫度等因素有關。

(6)潮解:物質在空氣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溼並逐漸溶解的現象。如固體、NaOH,精鹽在空氣中易潮解。

(7)揮發性:物質由固態或液態變爲氣體或蒸氣的過程二如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可揮發出氯化氫氣體

(8)導電性:物體傳導電流的能力叫導電性:固體導電靠的是白由移動的電子,溶液導電依靠的是自由移動的離子

(9)導熱性:物體傳導熱量的能力叫導熱性。一般導電性好的材料,其導熱性也好。

(10)延展性:物體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細絲的性質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質叫展性。二者合稱爲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屬的物理性質之一。

2. 化學性質:

(1)助燃性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進行燃燒的性質。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質能夠支持燃燒的性質。如氧氣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能夠提供氧元素的性質

(4)還原性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能夠奪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質,初中化學常見的還原性物質(即還原劑)有 H2、CO、C。

(5)酸鹼性酸鹼性是指物質能夠使酸鹼指示劑變色的性質: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鹼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

(6)穩定性物質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自身不易發生分解反應的性質,如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

(7)風化結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乾燥的環境中失去結晶水的性質

五、練習題

有下列物質:①氧氣;②氮氣;③四氧化三鐵;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鹽水;⑦氖氣.請用這些物質的化學符號填空(混合物填名稱):

(1)屬於混合物的是;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3)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是;

(4)稀有氣體是;

(5)沒有氣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黑色固體是.

解析:

試題分析:

物質分爲混合物和純淨物,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淨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純淨物又分爲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食鹽水是食鹽和水組成的混合物;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大於佔空氣體積的78%;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是二氧化硫,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氡等氣體,沒有氣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鐵是黑色固體.

試題解析:

(1)食鹽水是食鹽和水組成的混合物,故答案爲:食鹽水

(2)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大於佔空氣體積的78%,故答案爲:N2

(3)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是二氧化硫,故答案爲:SO2

(4)稀有氣體包括氦、氖、氬、氪、氙、氡等氣體,故答案爲:Ne

(5)沒有氣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爲:CO2

(6)四氧化三鐵是黑色固體,故答案爲:Fe3O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