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一夜之間在行業內掀起巨大風波。經過多種聲音不斷得爭論,互金小貸又有什麼新解讀?互聯網小貸的真實價值又是什麼?今天卡神小組就來和朋友們說說朋友們是否知道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價值真有那麼高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2017年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省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互金界一片喧譁。衆多媒體解讀本就難拿的網絡小貸牌照身價將一飛沖天。

一、我們先來了解下互聯網小貸是個什麼性質的機構?

首先,互聯網小貸肯定是小額貸款公司,中國的小額貸款公司類似國際上的“非吸收存款類放貸機構”(Non- Deposit-Taking- Lenders,簡稱NDTL)。中央曾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徵求意見稿),也基本明確了對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組織性質的傾向性認定。非吸收存款類放貸機構(以下簡稱NDTL)是指不吸收公衆存款、發放貸款的機構。這種機構的最重要特點是不吸收存款、基本無金融外溢性風險。事實上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屬性並沒有完全清晰,其受限程度遠遠超過國際上的NDTL,生存空間非常有限。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互聯網小貸的本質也仍是小貸,中央金融監管政策並未給互聯網小貸放出另外的管理規則,地方金融辦一般也按傳統小貸的總框架來約束互聯網小貸,均嚴格限制了小貸公司的槓桿率,即一般情況下最高不得超過三倍資本金。由於互聯網小貸是新生事物,監管部門難以掌握尺度,全國監管政策也不一致,使得很多互聯網小貸公司通過ABS、信託等通道繞過了監管,突破了小貸公司的基本監管規則,變成了無限槓桿率,這是一種典型的監管套利行爲。這種行爲將隨着監管的加強而逐漸規範,這時候的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價值或將回歸真實。

二、我們來看看對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內涵解讀吧

1、不吸收存款,依靠自有資金並在受限的槓桿率下融資,其本質決定了互聯網小貸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重資產的有限信貸機構,傳統小貸公司存在的各種政策限制,互聯網小貸基本都會承接。當前全國小貸公司的停業率超過半數,終極稅收成本超過營業收入的50%,稅前風險撥備只能爲貸款餘額的1%,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小貸公司的發展還存在着相當的制度性障礙,互聯網小貸同樣會限入行業的困境。

2、異地放貸的價值被高估。全國銀行業包括信託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甚至投資公司,大多數信貸機構異地放貸並未受到嚴格的約束,這些機構也有很多繞道放貸的手段。除銀行業外,國際上對非存款類放貸機構的異地放貸資格大多數實現非常簡單的備案制,有的國家只需要在網上備案即可,這種備案的最主要目的也僅是爲了讓機構的經營行爲符合當地的監管規定並保護屬地借款人的權益。大部分傳統信貸機構異地放貸都要面臨信息對稱、信貸風險防控及貸後管理等方面的困難。除核心企業資源對全國輻射的特殊情況外,大部分信貸機構並無多少異地放貸的需求。

3、一部分機構對互聯網小貸牌照的熱情,緣自於傳統網貸的合規化包裝所需。但監管對小貸公司資金來源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直接或變相吸收公衆存款肯定是必然限制的。P2P平臺儘管將其定義爲純信息中介平臺,但實際上仍具備間接的向不特定公衆吸收存款的功能,這是目前對網絡中介平臺定義及監管的缺陷。但網貸平臺希望通過獲取網絡小貸公司牌照得以合法化或用技術包裝的手段無限放大槓桿率,一定會被監管部門所禁止。很多金控集團及大型企業,意圖通過互聯網小貸形成影子銀行,利用各種槓桿工具,放大了風險。這些集團一方面利用小貸牌照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性,一方面仍是P2P的打法,資金來源仍是社會公衆,利用金交所、資產交易中心、債權轉讓等各種包裝向社會公衆傳遞風險,這也遲早會被監管所禁止。

4、互聯網小貸被當作另類的、低門檻的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看待,這實際上是一種赤裸裸的監管套利現象。部分純線上新金融信貸產品、特別是現金貸、場景貸等互聯網信貸產品的出現,讓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價值被放大。一般情況下,非存款放貸機構的經營性信貸面對的是有一定融資經驗的中小微企業,在談判地位及信息對稱方面借貸雙方基本處於公平交易狀態。對從事這類業務的機構,監管部門一般不需作太多管束。但消費金融面對的大都是沒有融資經驗、不熟悉相關法律與規則的個人,極易受信貸機構的欺詐與不公平對待,國際社會一般均對此制定了較爲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及較高的機構准入門檻,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中國銀監會對消費金融市場的市場準入僅限於銀行及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兩類機構,並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監管規則,其監管依據就在於此。傳統的小貸公司由於區域及技術手段的限制,很少從事消費金融或負面影響較小,但互聯網小貸的興起,使得線上場景迅速轉化爲消費金融的能力成幾何級數的上升,在缺乏金融消費者有效保護機制的情況下,消費信貸欺詐或軟硬暴力變現行爲便不可避免地氾濫成災,一哄而上的無牌消費金融機構幾乎處於完全無約束狀態,這是極度的監管缺位。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的《通知》,實際上是在用一種非常的手段對另類消費信貸機構特別是現金貸機構監管套利的緊急剎車。

三、互聯網小貸公司的純互聯網信貸產品仍是相對有限的

當下互聯網小貸或者說互聯網新金融產品,一般只有兩類。一是獲客、風控、發放、貸後管理等全信貸流程均在互聯網端實現,完全不依賴於線下的新型信貸產品,典型代表爲現金貸和互聯網消費場景分期。二是基於小貸公司主發起企業的自身資源,將可控、閉環的產業鏈信息、企業生態資源及風險控制手段進行高效轉化的信貸產品。

(一)依靠互聯網的純線上手段來實現借款人與放貸人的信息對稱、防範信貸風險,在技術上是不太容易實現的。第一個代表性產品――現金貸的特點與本質,在我近期的《爲什麼說99%的現金貸終將消亡》一文已表述的非常清楚(百度可查),這種純互聯網端的產品,就安全性來講,雖然有一定的技術支撐與數據驗證,但畢竟沒有經過非常嚴格的市場檢驗、同質化嚴重,風險控制難度極大,短暫的業務發展過程未經歷較長期的經濟週期檢驗,風險暴露往往是後置的。

當前新金融信貸產品存在兩大難題。第一是“場景非信貸”。相當多的人認爲,一旦我有場景,貸款轉化是很容易的,殊不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幼稚的想法。以消費分期來說,第一類優質消費人羣是持有信用卡的優質客戶,他們基本不會使用或很少使用信用卡以外的高息信貸產品(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欺騙除外);第二類人羣是信用卡額度不足或爲了便捷對相對適中利率的消費信貸產品仍有相當的興趣,這類人羣大多數成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第三類人羣是沒有信用卡或所謂的信用白戶,同時還願意接受較高成本的消費信貸產品。上述分類儘管略顯簡單,客羣難免有交叉並存在一部分可行市場,但長期而言,不確定性很高、對機構的挑戰巨大。場景肯定不代表風控的有效性,更談不上信貸的安全性!行業內的浮躁使一些機構僅僅把場景+簡單大數據+徵信過濾就當成了信貸的可靠模式,這是過份樂觀了,他們忘記了利率定價對人羣的自然篩選功能。

第二個問題是新金融產品本身的風控缺陷。包括現金貸在內的大部分互聯網新信貸產品,其風控的本質是結果引導、概率致勝。它們對客戶基本信息的採集範圍非常狹窄,主要依靠信貸結果對決策引擎進行修正,這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這種做法有三個致命缺點:一是純數據驅動的信貸產品很容易被模仿與複製,大量亂入者會使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導致風險狀況及決策模型失真或失效;二是純數據驅動的信貸產品,在初創期需要犧牲大量資金與時間來進行驗證,過一段時間也能做到相對可靠,但一般不容易跨過經濟週期的洗禮,因爲這種產品對客戶的基本信息瞭解太少,無法以此預測客戶未來的趨勢,風控是以結果爲導向的,當外部經濟、信貸環境突變、不良貸款大量出現時,機構已反應不及,因此很難抵抗週期性、系統性風險;三是欺詐與反欺詐的技術鬥爭會長期存在。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既可以爲信貸機構所掌握,也可以被不良者所利用,這種產品需要信貸機構長期在技術上進行投入、成本巨大,碰到黑天鵝的機會較多。國內現金貸業務發展僅兩三年時間,欺詐與反欺詐竟然成爲信貸機構與客戶之間的常態,這都讓現金貸這種純數據驅動的產品變得非常危險。

(二)互聯網小貸的第二類代表性信貸產品是基於小貸公司主發起人(核心企業)的自身資源變現。我將其定義爲一個新名詞――“自生態新金融”,指的是核心企業利用內生的資源與風險控制手段,在獨特或閉環的商業生態中構建的新金融服務體系。這個體系中的信貸產品,我稱之爲自生態信貸產品,典型的如阿里、京東金融。自生態金融很多情況下也是以類似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的特殊資源爲基礎的。從信貸角度看,這種自生態信貸一般有兩種信貸產品,一種是依靠核心企業自身對交易過程中的錢或物的完全控制力或信息的充分對稱實現,一般表現爲經營性信貸,例如螞蟻針對網絡賣家的支付寶七天回款帳期的變相質押貸款;另一種是依靠核心企業場景獲客的資源變現,多表現爲消費類信貸。這種消費類信貸無法實現錢、物的閉環控制,更多的方式是流量變現,即向其它信貸機構出售流量及有限的信息,這些流量與信息真正轉化爲信貸的可靠性仍然不足。

有一段時間,信貸機構言必稱供應鏈金融,其中誤區很多。供應鏈金融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銀行鍼對供應鏈上游的應收帳款質押、保理業務、面對下游的保兌倉業務等早已開發多年。相當多的信貸機構錯誤的把供應鏈信貸理解成了圍繞核心企業的應付帳款,將其作爲還款保證的一種極其簡單、安全、高效的信貸產品,殊不知這一模式中最大的風險就是核心企業本身。對這一模式中的核心企業而言,依據長期合同向供應商定時、定額支付貨款,是應守的商業規則。以一般大型商超奉行的規則爲例――押三付一,即供應商連續供貨三個月,從第四個月起支付第一個結算月的貨款,以此類推。商超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保證供貨的穩定性與質量的同時,又能保證供應商的現金流連續。在非特殊供貨情況下,一般三個月應付帳款能派生出來的保證貸款,總額不能超過一至兩個月的供應量,超過這個限額,信貸資金就有可能被挪用、供貨商也有可能不履行其它與商超之間的商約,容易帶來糾紛。爲了放大信貸規模,商超採取的另一個手段是延期對供應商付款,把本該正常償付的貨款換成了貸款,在覈心企業強勢的情況下,是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但結果肯定是負面的,由於過度壓榨供應商利潤,供應商能採取的措施無非是把利息轉化爲對供貨商品的漲價,或者選擇放棄與這個商超的合作,久而久之核心企業的供應商體系質量會嚴重下降,其結果將嚴重傷害核心企業本身利益。在正常範圍內操作供應鏈融資的核心企業,也會優選信貸合作機構。利率、服務、支持均是考量的重要條件,最終一般核心企業都會首選對其授信的銀行或利率低的銀行。安全的信貸需求,一定會首選低成本的資金匹配,這是信貸基本原理,高息資金如果僅希望通過與核心企業建立私人關係來維繫業務,是不現實的,即使是核心企業自建金融平臺,也會選擇先接入低成本資金,高息信貸機構能做的供應鏈金融,仍跳不出次級貸這個圈子,往往最終被核心企業綁架。

很多核心企業成立互聯網小貸的目的是,通過自生態信貸產品形成基礎和規模,然後努力拓展到外部市場,緣生於此,而不止於此,這是美好的希望,事實上信貸機構如果依靠核心企業資源形成的風控體系發展起來,希望以此拓展到體系以外是非常困難的,因爲風控邏輯完全不同。自生態信貸產品嚴重受限於核心企業本身,一般銷售規模不達到數十億量級是很難支撐一個經營性信貸平臺,同樣如果獲客流量不以億級爲單位,也很難支撐一個消費性信貸平臺。對絕大多數核心企業而言,自生態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前途是相對有限,真正能做到阿里、京東生態環境的企業寥寥無幾。對絕大多數核心企業而言,大可以通過商業承兌匯票或與銀行合作的方式將資源有效變現,以獲得金融性收益,以小貸公司的資金成本與稅收成本來說,單獨建一個互聯網小貸平臺可能是極不經濟的,畢竟只有極少的平臺能夠走出自我、走向資本市場。

四、監管的整肅、風險的規則將使互聯網小貸公司的價值真實還原

(一)監管當局的《通知》,僅是對現金貸機構整治的開始,作爲互聯網小貸的主要產品,現金貸受監管壓制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這就意味着拿到互聯網小貸牌照的現金貸公司並不能經此作爲擋住其它無牌照現金貸公司的門檻,反而會讓自已成爲被第一批公開整治並被嚴格監管的對象。

(二)當下從事消費信貸的互聯網小貸公司,也將由於監管套利空間的變窄,受到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當局不會長期容忍消費信貸兩種截然不同的准入門檻與監管規則,在暫停新發互聯網小貸牌照之後,勢必會出臺對存量互聯網小貸的整頓措施。

(三)對發放現金貸的互聯網小貸公司的整治,也將會延伸到那些將小貸當作合法化外衣的P2P機構。爲了應對日趨嚴格的網貸監管要求,很多P2P公司都依靠一張互聯網小貸牌照來保持自己。但小貸終究是一種信貸機構,信貸機構的本質是一個信用中介,與作爲信息中介的網貸平臺是完全不同的。當下很多網貸機構並不瞭解這兩者本質上的區別,以爲僅是網貸平臺多了一個合法放貸身份而已,這完全是對監管與身份定位的誤解。

(四)隨着現金貸、消費信貸的規範,留給互聯網小貸的信貸市場與信貸產品將會象退去潮水的石頭一樣讓人一覽無遺。絕大多數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機構,將陷入無產品可做的尷尬境界。據卡神小組掌握的信息,50%的互聯網小貸公司並沒有真正開展互聯網業務,仍是從事傳統的小貸業務或持牌觀望,30%的公司從事現金貸及次級消費分期,20%的公司從事與自已的主發起企業產業相關的自生態金融產品,真正能發揮牌照價值的機構比例很低。

(五)牌照的交易價值實際上是虛無的。大多數省份對互聯網小貸准入的門檻極高,實到註冊資金一般都要求兩億元以上,主發起人一般也要求是大型企業或知名互聯網公司,對這些機構而言,轉讓牌照會犧牲品牌聲譽,而且各省金融辦根本不會輕易同意牌照的轉讓,對股東身份的更換及企業併購的審查非常嚴格,因此,想象中的牌照價值更多的是對準入機會成本的測算,多數爲有價無市罷了。

卡神小組總結:過度的解讀政策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卡神小組認爲,國家政策的發佈有着國家意志存在,且是國家對該行業的認知及一種方向性的引導。卡神小組提醒朋友們,對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文件的發佈是否會大規模影響到現在互金市場現在還不得而已,但卡神小組可以肯定的是,《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文件的出臺已經明確表面了未來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在短時間內的稀有性。但這樣的做法是否會影響到全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朋友們可以設想下,哪次不是我們國家發佈了文件後會陸續發佈調整性文件?可以說我們國家文件的意義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根據市場來調整性的。畢竟現在整個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的名聲都不怎麼好,暴力催收、影響他人生活、裸貸、砍頭息、個人數據販賣都是放在眼前的問題,如果將我們這個市場引導到良性還是需要時間的。卡神小組的觀點是不止要整頓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違規和非法行爲,同時應該加大力度對惡意逾期、騙貸、老賴人羣進行整治,只有進行雙向整治,才能把這個市場做到可持續發展和良性發展。希望這個資料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