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雪嬋)近日,記者從都江堰市獲悉,封閉修繕施工將近一年的都江堰市灌口城隍廟古建築羣將於國慶節期間正式免費對外開放。不僅是城隍廟,近年來,都江堰市按照文物工作“搶救第一,保護爲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開展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和館藏文物修復等重點工作,爲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留下歷史的印記 灌口城隍廟的修繕和保護

灌口城隍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清華大學教學研究基地。灌口城隍廟依山而建,分別以十殿和城隍大殿爲核心,形成兩個主要的建築組羣,之間運用曲徑通幽的手法以曲尺石磴道連接。

十殿建築院落構思獨特,是沿30多米長的石磴道兩側層層升高佈置的殿廊,建築強調了飛檐和由飛檐圍合的對比,以誇張的手法用衆多高低錯落的飛檐翹角圍合出一種神祕的態勢,顯示出十殿的威嚴,是形式與內容統一的創造。

城隍大殿面闊、進深都達20多米,在四川地區堪稱宏偉巨構,灌口城隍廟建築羣的佈局、設計別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灌口城隍廟現有主要建築依次爲靈官樓、十殿、魁星殿,馬王殿,城隍大殿,緣木坊、娘娘殿,觀音殿、財神殿。佔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00平方米。本次工程範圍包括靈官樓、十殿,魁星殿,馬王殿,城隍大殿、耳房,娘娘殿的修繕,總建築面積約1162平方米。

“在城隍廟的修繕上,都江堰市按照真實性、完整性、永久性的要求,盡力保持文物的原樣,不畫蛇添足,具有可識別性,留下歷史的印記,並且標註出來,讓後人所知。”都江堰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在每個殿內留下了歷史傳統文化故事。

在近日召開的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大會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理念,注重敬畏城市文脈,以創新創意爲手段,深入挖掘文化遺產價值與內涵,在城市建設中突出文化特質,統籌協調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關係。

據瞭解,都江堰市在文物保護工作上,始終堅持“保護爲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合理利用文物,加強文物管理。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口述歷史”工作、重大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拍攝館藏的文物“藝術照”等,讓人們認識文物,瞭解其中的文化價值,從而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凝心聚力。

人文價值的傳承 官家花園走出的傑出水利工程師

成都是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都江堰市是全球爲數不多的同時擁有3個世界遺產的城市,還擁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多處縣級文保單位,館藏文物3萬多件,所以對於文物保護和傳承更加具有挑戰性。

位於都江堰市崇義鎮的官家花園,目前是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重建於清,現存120間房屋和24個天井,佔地5000平方米。官家花園飛檐凌空,迴廊四合,氣度不凡。在官家花園有着禮教文化、川劇文化、治水文化等多元文化。

根據資料記載,官家花園的建築是有許多講究的,它的“雙玉帶”“雲耳紗窗”及“四水到堂”等,寄託着官氏一族對財富、人丁和人才的期望。

也許正是這種期待,官家花園果真走出了一位水利專家與都江堰有緣,他就是官興文先生。1925—1929 年,官興文任水利同知,主持大修都江堰。1925年,他在總結了前人的治水經驗後,毅然決定把魚嘴下移200尺,改用條石砌築,共33層,使魚嘴更好地發揮分水泄洪的作用,讓在清代上下左右移動了十多次的魚嘴停止了遷徙。他將籠右太平魚嘴改爲石砌,並延長其長度,以增加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的進水量,減削三泊洞的進水量,排除了城內積水的隱患。雖經近百年洪水沖刷,至今還堅如磐石。

1927年,爲了使李冰治水古法得以傳承,他準確地校正了淘灘深度,又在鳳棲窩增添了臥鐵一根,讓三臥鐵成爲歲修淘灘測深淺的標準。1942 年,官興文又主持修建導江堰。4年後,導江堰工程竣工,讓九峯山下的數千畝早地成爲了自流灌溉的良田。當時的四川省主席張羣爲了表彰官興文的突出貢獻,將導江堰更名爲“興文堰”。

1950年3月,80歲高齡的官興文病逝於灌縣。臨終之際,這位一生摯愛水的老人留下遺言,要把他埋在靈巖山頭,他要永遠地與水相伴,永遠地聽着都江堰的濤聲長眠。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城市的根與魂,是推動成都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不竭動力。一代水利偉人的故事,展現了人類的傑出智慧和勤勞美德,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財富,官興文爲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貢獻應該讓世世代代的後人所知曉和認同,發揚都江堰的水利文化,傳遞敬業奉獻、愛家愛國的精神。

地震後官家花園損毀嚴重,加之長期無人使用,蟲害、潮溼的氣候等因素增加了維修難度。近年來,都江堰市啓動了官家花園的修繕工作,目前即將開展第3期維修,“5000平米的官家花園維修工程巨大,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精心修繕。”都江堰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完成維修工作後,將把官家花園作爲場鎮開發的旅遊元素,免費對外開放,講好愛國故事,並希望能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是事關成都長遠發展的宏大事業。都江堰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都江堰市深入挖掘和系統闡發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切實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充分發揮文博事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希望都江堰市能成爲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保護和傳承天府文化的典範,努力讓都江堰市成爲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口。(都江堰市委宣傳部供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