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啓示錄丨龍巖:主動融入 優勢互補 實現協作共贏,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訪談錄……

長汀縣廣播電視臺 微長汀

系列報道《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訪談錄》,來看龍巖市委書記許維澤專訪。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觀看《新聞啓示錄》專題報道《“兩個經濟協作區”發展訪談錄丨龍巖:主動融入 優勢互補 實現協作共贏》↓

“實現協作區的錯位發展、融合發展、一體發展,就要把握龍巖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紅’‘綠’交相輝映是龍巖推動協作區發展最大的優勢,要突出做好‘紅色’‘生態’兩大文章。”

許維澤表示,

一方面,要唱響“紅古田”,打造紅色產業鏈條。

閩西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紅軍長征出發地。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和品牌優勢,圍繞“落實新思想、唱響紅古田、建設新龍巖”主題,以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爲引領,推動紅色文化+旅遊+影視+金融等,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融合式發展。

另一方面,圍繞“生態美”,打造綠色產業鏈條。

龍巖森林覆蓋率達78.9%,居全省第一、全國前茅,去年龍巖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2%,居全省第一,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等。依託綠色生態優勢,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生態農業等一批“生態+”產業,把龍巖建成協作區的後花園和生態屏障。

談及協作區發展中,龍巖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時,許維澤說,

●首先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初步形成。廈龍鐵路、贛龍鐵路、廈蓉高速、長深高速、漳永高速等交通幹線建成通車,南三龍鐵路、雙龍高鐵、龍巖新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加速推進,“鐵、公、機”立體化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其次是產業分工承接地效益初步顯現。依託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晉江(長汀)工業園區、武平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平臺,把五市協作的成果寫在了大地上、項目落在了座標上。●最後,公共服務一體化效益明顯。積極開展教育、醫療、人文交流合作,在醫療幫扶等方面切實增強了人民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兩個協作區”戰略整體部署下,下一步如何繼續推動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許維澤指出,龍巖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指導,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雙融入”拓展發展空間。

主動融入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粵港澳大灣區,全面落實協作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合作、推進山海協作等16項合作任務,加快山海協作提檔升級,激發互利共贏的乘數效應,形成山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動的開放格局。

●二是以“雙培育”構築產業體系。

深入實施支柱產業、龍頭企業“雙培育”行動計劃,立足全省產業分工佈局,發揮龍巖市礦產開發、智能製造、紅色文化、健康養老和生態旅遊的優勢。

●三是以“雙引領”激發發展活力。

堅持項目引領和創新引領,抓緊實施涉及龍巖的14個總投資1466億元的協作區重大(重點)項目,加大面向廈漳泉招商引資力度。藉助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泉州“數控一代”國家示範工程試點和泉州、龍巖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優勢,推進協作區創新型城市建設協同發展。

●四是以“雙補齊”增進民生福祉。重點加快推進龍廈高鐵、龍巖新機場、南三龍鐵路、浦梅鐵路(建寧至冠豸山段)、雙龍高鐵、廈蓉高速擴容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對接謀劃廈漳泉龍城市軌道交通佈局,推動閩西南區域間的教育、醫療、養老、應急救援等領域深度交流。

●五是以“三大攻堅戰”提升發展質量。

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與廈門、漳州建立流域治理聯動機制,協作共治九龍江流域,共飲一江清水,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來源:福建日報

http://www.fjtv.net/folder6/folder60/folder62/folder122/2018-09-18/1690671.html

網編:陳炳林 邱冰花 編審:吳德榮 監製:鍾彬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