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1fd61377e4b4696bcecf578465d89c0\"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67\"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總而言之,別看蘇波戰爭是一場軍事衝突,政治因素卻影響到了它的方方面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6c94750dc1449f7ba911ec757fc5b1f\" img_width=\"500\" img_height=\"894\"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蘇軍在這場戰爭後期的窘境不用多做贅述,熟悉歷史的朋友大概比較清楚,用“慘勝”這樣的詞來形容,都算是比較給面子了。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列寧全集》中有這樣的描寫:蘇波戰爭結束後,列寧發表了這樣的講話:\u003Cstrong\u003E“這(指蘇波戰爭)絕不表明我們已經完全失敗,相反,這恰恰證明了波蘭無法戰勝我們,而我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不難戰勝蘇聯。我軍向華沙的挺進對西歐和整個世界形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打亂了互相爭鬥着的國內外政治力量原有的對比關係……我們還佔領着他們上百俄裏的地區,這能讓我們爲接下來的戰爭做好準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6c94750dc1449f7ba911ec757fc5b1f\" img_width=\"500\" img_height=\"894\"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蘇軍在這場戰爭後期的窘境不用多做贅述,熟悉歷史的朋友大概比較清楚,用“慘勝”這樣的詞來形容,都算是比較給面子了。按照蘇維埃高層最初的設想,在最理想的狀態下,蘇軍應當一舉挺進華沙,趁着德國處於“魏瑪共和國”這樣罕見的歷史低谷期,將無產階級革命輸入到德國,藉助其歐洲地緣中心的“地利”,將紅旗插滿歐洲。不幸的是,一度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蘇軍最後卻連計劃的第一步都沒實現。然而列寧在戰後的這番話信息量卻相當大,首先,他似乎並不認爲這場戰爭是一場失敗,“慘勝”無論再慘,最起碼也是場勝利;其次,當時的蘇俄似乎也並不認爲這就是結束,反而是一場持久對峙的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了,客觀地說,這番言論多少有點“死鴨子嘴硬”的意思,但列寧的觀點卻能代表當時蘇俄高層大部分領導人的看法。1920年7月11日,斯大林在談及蘇波戰爭時也說:\u003Cstrong\u003E“我們在各條反波戰線上的勝利是確定無疑的了,確定無疑的還有一點,那就是這些勝利必將擴展下去。”\u003C\u002Fstrong\u003E(《真理報》)而在他們眼中,波蘭就是“帝國主義”架在自己家門口的橋頭堡,而蘇俄必須要“在帝國主義還幾乎沒有來得及將自己散架的車輛重新組裝起來的時候”對其發起“致命性進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76dcf586db84fd1aeb458578aaccc9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58\"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囉嗦了一堆,羅列了這麼多的資料,這場戰爭被賦予的政治意味便不言而喻了。當一場戰爭承擔得太多時,它便不再純粹了,甚至會因政客們的插手而變得畸形。蘇波戰爭便是一個這樣的典型,許多人將此役的失敗歸咎於當時蘇軍的不成熟,實際上,我們應當瞭解一下政治對蘇軍軍事行動的破壞。\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在進入正題前,咱們不妨先看看1919年的蘇聯佔據着怎樣的“天時”與“人和”。\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首先,當時的德國是偏“紅色”的,作爲兩位偉大導師的老家,德國工人組織已經把各種運動搞得有聲有色;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具有一定軍事實力的近鄰不想趟這趟渾水,在蘇波兩國關係惡化時已經中斷了對波蘭武器的支持。英國雖然是法國名義上的盟友,然而當時這兩個歐洲頂級強國各懷鬼胎,都想構建以自己爲中心的霸權體系,而波蘭並不是英國的棋子,因此,英國工黨也宣佈本國不會參與“以波蘭爲盟國的戰爭”。由此可見,除了法國比較積極外,其他有能力橫插一手的國家大多選擇置身事外。要命的是,法國政府挺波蘭,民衆卻在背後抗議。總而言之,波蘭還當真成了“帝國主義”體系中的一座孤島,蘇俄想拿下它,還真是找對了時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ee04b5738164c299546732c3a6261ed\"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08\"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接下來再看看雙方的實力。\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縱觀整個蘇波戰爭,雖然雙方在投入這場戰爭的總兵力上差距不大(蘇聯最多約80萬人,波蘭最多約74萬人),但1919年1月,戰爭一觸即發時,蘇俄紅軍總兵力已達到230萬人,波軍經過數輪動員後,陸軍兵力也只有不到60萬人,其中只有約23萬人部署在前線。那會兒兩國武器裝備都不怎麼先進,但蘇軍規模龐大,雖然相當一部分軍隊都被投入到內戰中,但畢竟是家底殷實,戰爭潛力巨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戰結束後,波蘭纔在英法的幫助下勉強得以復國,周邊許多國家本身就對其充滿敵視,如白俄羅斯,根本就不希望波蘭實現獨立,甚至連同時期與蘇維埃政權鬥得有你沒我的“白色政權”都不承認波蘭的獨立。由此可見,蘇俄想搞波蘭,居然還有點“順應天意”的意思。那麼,既然各方面佔優,蘇軍又佔據“天時”、“人和”,他們是怎麼遭遇滑鐵盧,還險些毀了有“紅色拿破崙”之稱的名將圖哈切夫斯基一世英名的呢?許多朋友想必對戰爭本身相當瞭解,我們用另一個角度發現一些新端倪。\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12066403c9f42fba509bea6680c3fc6\"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41\"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首先,波軍和約瑟夫·畢蘇斯基大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思。別看蘇軍陣容星光熠熠,除了圖哈切夫斯基外,布瓊尼、葉戈羅夫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都赫然在列,這些“大牌”擺在一起卻沒能發揮“1+1=2”的效果。最明顯的是,葉戈羅夫同圖哈切夫斯基之間的分歧就很大。縱使後者在戰爭史上聲名顯赫,但他有一點卻頗爲人詬病——不怎麼重視指揮員的培養。蘇波戰爭時期,陸軍指揮員缺額達到20%,絕大多數蘇軍指揮員只接受過幾周的少尉軍事培訓;葉戈羅夫則恰恰相反。兩人在類似許多問題看法上的分歧直接造成了彼此間的矛盾,甚至將內耗帶進了戰爭中。無獨有偶,戰爭在進行,蘇維埃高層的內鬥也絲毫沒有放緩,這同樣影響到了前線官兵的作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雖然在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將領的堅持下,蘇軍建立了齊全的兵種,但它們中有許多是爲了存在而存在,根本沒經歷過實戰考驗。在戰後的報告中,蘇軍高層也承認它們在戰時大範圍的調動部隊破壞了整體動員計劃,初期的接連勝利又使部分部隊盲目冒進;功勳卓著的老將又着急在戰場上“鍍金”,因此,在政治因素的干擾下,蘇波戰爭一度出現了這樣的奇景:許多被火車運達的部隊不直接奔赴戰場,還要等着後邊的騎兵拍馬趕來,眼睜睜地看着戰機被白白延誤。\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5f043d612d74273afc6e378ab61c6f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7\"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另外,正如咱們之前所說,蘇軍軍官整體水平不足,其中相當一部分指揮員連攻擊堡壘、強行渡河的訓練都沒有接受過。然而,由於蘇俄高層相當重視這場戰爭,許多作戰目標被當成死任務被指派下來,這些任務最後被分派到幾層軍官頭上,結果,他們只能命令士兵硬着頭皮頂上,靠着一股對革命事業的熱誠一股腦向前衝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蘇波戰爭成了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拐點:別看話說得冠冕堂皇,信心滿滿,戰爭結束後,連列寧自己也陷入了糾結。他認爲蘇軍的失利是自身實力的不足或是戰略性失誤,錯誤在戰爭本身,革命路線沒啥錯,然而在後來,他在許多文稿和講話中都對此做了一定的反思,其建立“蘇維埃世界共和國”的計劃也遭到了自我質疑。與之對應的是,蘇波戰爭結束後,蘇俄很快調整了策略,將積極的革命調整爲和平共處,同周邊許多國家簽下了和平條約。同時,蘇俄開始瘋狂地爲一些兄弟國家“輸血”,不幸的是,盲目的“投資”又讓這個本不十分富裕的國家花了不少冤枉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1fd61377e4b4696bcecf578465d89c0\"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67\" alt=\"蘇軍機動部隊已就位,卻得等騎兵騎馬趕來:歷史契機被白白浪費\"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總而言之,別看蘇波戰爭是一場軍事衝突,政治因素卻影響到了它的方方面面。它被視爲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諸多蘇軍名將光輝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污點”,有人因此質疑其真實水平,認爲圖帥也不過如此,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統帥只是爲過分沉重的政治背了一次黑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040467173523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