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說來真是慚愧,我現在的問題仍然是沒有弄清楚我想做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個人能夠實現自我,再時不時有點“高峯體驗”,就算不枉此生了,儘管追根究底,此生還是沒有什麼意義。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克里希那穆提說:“弄清楚我們想做什麼是世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不但在青少年時代如此,在我們一生中,這個問題都存在着。除非你親自弄清楚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則你會做一些對你沒有太大意義的事,你的生命就會變得十分悲慘,正因爲你過得很悲慘,你就必須從戲院、酗酒、閱讀數不盡的書籍、做社會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來讓自己分心。……你一旦發現真正愛做的事,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然後你就會有能力、信心和主動創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愛做的是什麼,你只好去做人人羨慕的律師、政客或這個那個,於是你就不會有快樂,因爲那份職業會變成毀滅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說來真是慚愧,我現在的問題仍然是沒有弄清楚我想做什麼。幸虧他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這個問題都存在,要不然我真要無地自容了,因爲我一直以爲這個問題應當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解決了。有些幸運的人早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王小波屬於比較早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人,所以他是快樂的,幸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我現在的情況是:對社會學還比較喜歡,做起來有一些快樂;對文學無限嚮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許最終發現,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觀察四季輪迴。我現在急不可耐地等待着2012年。那時我60歲,退休。我現在的感覺有點像我的一位80歲的調查對象(一位老年同性戀者),他對我說:我真正的生活從60歲纔剛剛開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173950399394d6cb8b6f32ea39fb293\"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45\" alt=\"一個人能夠實現自我,再有點“高峯體驗”,就算不枉此生了\"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插圖由壯壯提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尼采:“人,動物的人,就根本沒有意義。他在地球上的存在根本沒有目的:‘人到底爲什麼?’——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對於人和地球意志是缺乏的;在每一種偉大的人類命運背後迴盪着一種起抑制作用的更響亮的‘徒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觸及了我的痛處。雖然早就知道這個答案,但是還是不敢接受,不願接受。不敢想這件事,也不願想這件事。常常會在獨自一人時想象巨大的天體在宇宙中游蕩的畫面,人世間的喧囂連蚊子的嚶嚶嗡嗡都不如,只是一片死寂。存在與不存在沒什麼太大差異。以整個人類作爲單位都是這樣,遑論一個渺小的人。這事不能深想,想深了讓人抓狂,繼而喪失一切動力,將生和死混成一片,中間再無明確界限。\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既然是這樣,要想好好過這一生,只能是傻高興了。喜歡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喜歡喫點什麼就喫點什麼,隨心所欲,別壓抑自己,別跟自己找彆扭。聽上去,就跟大夫給晚期癌症病人的醫囑差不多。看來也只能是這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既然樂觀與悲觀結果一樣,那就選擇樂觀,保持每天過得都快樂吧。福柯有一次說:快樂是很難得到的(大意),我想可能他的要求太高了,這個世界上能讓他感到快樂的事情不多。我看好多人天天打通宵麻將,活得挺高興的。老是記得當年爸爸給我講過的一件事情,他小時候在農村,一個鄰家大嬸對他說:我這心裏呀,一股一股的暗高興。她家不過是個小康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能高興成這個樣子,這心理狀態該有多好。福柯的生活遠不如這個無知農婦快樂啊。按照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一個人此生只要能夠實現自我就好了,農婦實現了她的自我,所以她是快樂的;福柯還沒有完全實現他的自我,所以他不如農婦快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個人能夠實現自我,再時不時有點“高峯體驗”,就算不枉此生了,儘管追根究底,此生還是沒有什麼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776849655239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