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這幾天上市公司們爲了“博出位”各種花式新聞都被貢獻出來了,當然也包括一些因意外消息並不想走紅的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7月初就爆出4位CEO被關了進去,有新城控股董事長因爲涉嫌性侵,博信股份CEO經濟詐騙罪、ST天寶實控人虛開發票 ,*ST鵬起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樣還有因爲金盾股份董事長跳樓後,官司纏身的上市公司;頻臨退市的獐子島......他們出名了,卻不是因爲利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有人說的,股市沒有太大作爲,花邊新聞滿天飛。弄得大家被迫當起來了喫瓜羣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身處利空漩渦還有前幾年在減肥界大紅大紫的減肥茶:碧生源。因爲資金週轉的問題,碧生源這幾年賣總部大樓、賣子公司,在變賣自己家當的路上越走越遠。\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62f8cf0f44c4aecacf12f9aca62da58\" img_width=\"347\" img_height=\"234\" alt=\"碧生源賣了總部大樓賣子公司,接着還租廠房,論一代神茶的跌落\"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7月10日晚,碧生源(00926.hk)公告稱,向騰龍盛源出售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飲料100%的股權,總價爲1.25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這已經是碧生源食品飲料第二次被賣了。2017年3月,碧生源食品飲料本來要被賣給中航拓宏的,當時作價7500萬,後來因爲買家幾週週折都沒有籌到錢,這樁買賣只有不了了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這次買碧生源飲料的這家公司4月份才成立,主要業務包括技術服務、數據處理、基礎軟件服務,之前和碧生源並無業務交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賣子公司之前,碧生源還在2018年賣了自己在北京的總部大樓,當時作價5.5億元。這筆錢碧生源計劃這樣花:用1.2億元用來日常運營,1.5億元用來還債,還剩2.5億用來給股東分紅和對外投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止這一點,碧生源最近還計劃把自己的2號生產車間拿來出租給意向方,價格大概是1億元多點,說是要盤活閒置資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估計是真遇到困難啊,要不怎麼連自己家的“孩子”都要捨棄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碧生源的困難從他的年報就可以看出端倪。2012年公司的營業額開始下滑爲4.75億元,然後一直在5億元附近徘徊,到了2018年營業額直降到3.78億元,甚至去年產生虧損1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b9f985e3a2448d5b89b8c53ceca428d\" img_width=\"1001\" img_height=\"499\" alt=\"碧生源賣了總部大樓賣子公司,接着還租廠房,論一代神茶的跌落\"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還沒有碧生源之前,立頓紅茶在沖泡茶界是響噹噹的龍頭老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2000年的時候這位來自頂新集團(旗下有康師傅、味全等)的前高管在北京創立碧生源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趙一弘。說他想撼動立頓地位是癡人做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鐵了心的他引進先進的機器和管理經驗,重點打造出來了兩種產品,減肥茶和常潤茶。然後藉助廣告瘋狂營銷,效果非常明顯,碧生源隨即變得家喻戶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7年碧生源營收1.6億。2008年營收3.4億;2009年超過6億;2010年,碧生源銷售額突破8億元,在全國擁有了近500家經銷商和13萬家零售店,並在這一年成功赴港上市,市值高達52億港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袋25克得減肥茶,平均成本2元左右,但銷售價格是45元。靠的就是重金砸出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091a6e7686b48ebb72e73aea0d40771\" img_width=\"583\" img_height=\"400\" alt=\"碧生源賣了總部大樓賣子公司,接着還租廠房,論一代神茶的跌落\"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07年碧生源投資了5000萬廣告費帶來了1.6億元營收。試水成功後,2008年又把廣告費追加到1.2億元。不僅電視媒體,公交,牆體,戶外廣告都有碧生源的影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幾年之後,可能效果不是那麼好的減肥茶,對大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加上新品的缺失,居高不下的廣告費,碧生源自己把自己難住了。無客戶的關注一切都是空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加上監管層對保健品行業的嚴厲政策,2016年監管機構明確規定,保健食品名稱中不得含有表述產品功能,比如:輔助降血脂、減肥等等的相關文字來非法誤導消費者,碧生源不得不改名,碧生源牌常菁茶。這對碧生源來說又是一個不小打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碧生源的港股的市值僅僅只有6.85億元港幣,比較巔峯時候的8年前,跌去了90%以上的價格。\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5b60823a3fd46febedb980cc1f266ec\" img_width=\"820\" img_height=\"542\" alt=\"碧生源賣了總部大樓賣子公司,接着還租廠房,論一代神茶的跌落\"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要說他爲什麼會走下神壇。是產品的固化,口碑不佳?渠道問題,還是營銷問題?也許都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消費者反映的產品問題來說,大部分原料都是寒涼屬性:如綠茶涼,金銀花寒,決明子寒,絞股藍寒,山楂涼,番瀉葉大寒。即極度寒涼的數種產品混在一起飲用,對身體肯定會有傷害。這對越來越注意健康減肥的百姓來講,這是硬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多年來對新品種研發甚少,當其他可替代的先進產品出現的時候,老的東西自然就會被拋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董明珠有一句話說的好:“格力,掌握核心技術。”這應該是碧生源缺的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投資者來講,選擇什麼樣的減肥產品很重要,選擇一家質優的上市公司也同樣重要,都要擦亮眼睛好好研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267409349522279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