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傳》裏的梁山泊一百單八人中誰足智多謀,志存高遠,那必須是宋江和吳用兩個人了。

宋江,小小鄆城縣刀筆吏,但足智多謀,後來籠絡了百餘位江湖人,迫使朝廷招安,身爲刀筆吏,想着卻是當朝廷三品以上大員的事,想着是爲趙官家效力的事。

吳用,小小鄉村學究,想的是到朝廷當官,跟宋江一樣,也想着做三品以上的官,憑藉自己智謀,把江湖攪得不得安寧,讓衆多朝廷大員膽顫。

這對搭檔,可以說是《水滸傳》裏最強的了,就算造反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不過呢,他們二人最後都死了,宋江被奸臣害死,吳用上吊自殺,身世悽慘。

而這悽慘,皆是因他們盲目的自信,錯失了誅殺奸臣的最好時機所致。

假如童貫、高俅等攻打梁山泊的時候,他們滅掉這兩位大奸臣以及他們的羽翼,剩下的楊戩和蔡京就好對付一些,宋吳二人最後也不至於死。

所以說,他們足智多謀、志存高遠,但也有自己的弱點,總以爲不找茬就不會被找茬,總把皇帝想的那麼強大。

梁山泊有一位好漢與他們二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不是燕青,因爲他只是想不被陷害而已,是混江龍李俊。

李俊的足智多謀體現在兩次救宋江。

一救:

原著道:“李俊道:小弟有個相識,近日做買賣從濟州回來,說道哥哥大名,爲事發在江州牢城來……今聞仁兄來江州,必從這裏經過。小弟連連在嶺下等接仁兄五七日了,不見來。今日無心,天幸使令李俊同兩個弟兄上嶺來,就買杯酒喫,遇見李立,說將起來。”

李俊的邏輯,看似是符合常理的,實則不符合。

他的目標宋江很好辨識,一個犯人外加兩個公差,大宋朝再不安定,也不至於每天有很多犯人經過。

並且他們在嶺下等,宋江必經之路。

從此處來看,李俊早已發現了宋江,一路尾隨到嶺山,等李立下手,然後出面救宋江,成爲宋江的救命恩人。

李俊這樣做,原因是他的身份與宋江相差太遠,宋江拒絕梁山泊好漢一事,相信他也聽說了。

知道了那件事,他便會想宋江會不會與他這個江湖人結交,萬一被宋江拒絕折了面子那就不好了。

而看着宋江遇險,自己以救命恩人的身份出現,那就不同了。

因此,他看到宋江也不做聲,而是尾隨。

二救:

李俊非常清楚揭陽有三霸,宋江遇到他和李立之後還會遇到穆弘和穆春以及常年在水上當艄公的張橫。

這三位定會難爲宋江,他可以護送宋江。

但是,宋江沒有留下與他兄弟們快活,這顯然是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李俊看出宋江將來不可限量,因此想追隨。

假如能有第二次救宋江,李俊等於爲自己上了雙保險。

因此,他沒有保護宋江,而是等着宋江第二次遇險。

如此一來,宋江對兩救自己的李俊必定是感恩戴德,從此關係更進一步,成爲真兄弟。

兩救宋江,都是恰到好處,讓宋江想不到,還把他當真兄弟看。

如此智謀,比宋江和吳用的毒辣手段強太多。

後來,宋江要招安,李俊也是同意的,因爲他也是志存高遠的人。

起初他也沉浸在征討方臘結束之後還朝授封當官的喜悅之中,直到遇見費保。

原著道:“爲何小弟不願爲官爲將?有日太平之後,一個個必然來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言極妙。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費保也是志存高遠之人,想到了到海外找個落腳處自己爲自己做主的想法。

他的“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提醒了李俊,李俊又聽到那句“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明白了費保的心思。

因此,還朝路上假意自己生病離開,到海外做了皇帝。

這就是李俊,一個比宋江和吳用還要厲害的人。

雖說他遇到費保纔有了轉變,可即便遇不到,他回去之後也會及時想到“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的道理,要麼辭官重新想轍,要麼想盡一切辦法在朝廷立足。

李俊,也是個官迷,他與宋江和吳用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審時度勢,保命比當官更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