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天府綠道的建設中,爲了達到綠道連通,首次新建了一批鋼結構的“空中綠道”,即橋樑式綠道。1日,位於錦城綠道三聖鄉區域的首座波浪形鋼橋漣漪橋的首跨完成了吊裝。

設計人性化 上橋下橋無障礙騎行

“鋼結構綠道橋樑都是建設在市政橋樑的旁邊,目的就是爲了達到綠道的閉合和貫通。”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其功能也是爲了滿足人行和非機動車騎行,但這幾座鋼構橋樑卻與我市已有的人行天橋有很大的不同:“這些綠道橋樑將要滿足市民的騎行需求,因此在設計中,進行了充分的人性化考慮,以增加上橋、下橋引道長度的方式,讓上下橋坡度放緩,騎遊者在上下橋時不用下車推行,實現騎行無障礙。其中一些橋樑爲了實現無障礙上下橋,還專門設計了螺旋式的多層騎行道,這樣可以保證騎遊的市民全程暢行。”該負責人說。

據介紹,這幾座綠道橋樑寬度在6米至10米,高度在10米以內,均採用鋼結構。鋼結構具有橋體輕盈、造型多變的特點,而且相較於傳統的混凝土橋樑,對橋樑基礎的場地條件、施工條件要求較低,施工更加方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可以採用裝配式施工,橋樑的施工週期將大大縮短,對交通影響非常小。”

節日也無休

漣漪橋完成首跨吊裝

雖然是國慶大假的第一天,但漣漪橋的施工節日無休。“昨晚兩個分別重達約14噸的鋼質構件運到了現場,今天上午開始吊裝。”施工單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採用鋼結構部件預製安裝,替代了原來需要搭設支架、現場澆築、養生維護的橋樑施工方式,不僅施工時間大大縮短,且降低了對交通的影響。上午十點,在吊車的幫助下,首跨部件緩緩落入指定位置。“今天只進行臨時焊接固定。等整聯吊裝到位後,在形成連續段並校正後,才進行正式焊接。”

據瞭解,這座鋼構橋樑共長約1.2公里。它上跨成自瀘高速及兩側匝道,梁體輕薄簡潔、墩柱線條明快,與周邊溼地公園、河流等自然環境協調融合,是成自瀘高速及兩側溼地內一道美觀實用的田園風格“空中綠道”,同時又是一條將成都中和片區“都市樂遊”和“逸趣田園”兩大綠道分區過渡與連接的紐帶。

該橋設計引入波浪漣漪的線形,在跨越高速路主線及兩處匝道處各設置一對波峯狀拱肋,形成三股波浪,恰似波浪漣漪般。跨線處拱肋設置索網狀構造,富有現代感的同時也兼具隔絕行人與橋下車流的功能。“漣漪橋分爲1號橋和2號橋。其中1號橋長1091.6米,2號橋長129.5米;梁高1.2米,橋面總寬7米,淨寬6米,平面呈蜿蜒曲線佈置。”據施工單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橋已完成大部分下部結構的施工,1日完成鋼箱梁首吊,預計12月份完成全橋合龍。待欄杆、橋面彩鋪、燈光照明等附屬工程完成後,將爲成自瀘高速及兩側溼地創造又一道秀美的風景線。

記者瞭解到,橋上還設計了三處防護網,未來將栽種藤蔓植物,形成垂直綠化。(記者 袁弘 朱小路 文/圖)

原標題:錦城綠道首座波浪形鋼橋1日完成首跨吊裝漣漪橋將爲三聖鄉再增“空中綠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