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的90後夫妻火了,丈夫任曉猛學的是中藥專業,妻子任文亞學的是護理學專業,然而小兩口都沒有從事醫療行業的工作,卻在濟南市長清區水鳴街便民市場附近擺攤賣起了油條。

據瞭解,任曉猛和任文亞於今年2月11日領證結婚,從而結束了7年的愛情長跑,他們炸油條的“事業”也是風生水起,年收入達到了30萬元。最近兩個月以來,任曉猛還直播擺攤賣油條的場景,其間他們收了全國各地30多名學徒。

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夫妻倆放棄本專業,擺攤直播賣油條

攤點前顧客排隊買油條

大學期間就開始“做生意”

6月18日6點半,生活日報記者騎行34公里來到經十西路與水鳴街路口,見到了正在擺攤賣油條的任曉猛、任文亞,他們正忙活着炸油條和收錢,而早攤點則排起了很長的隊。收攤以後,任曉猛講述了擺攤創業的經歷。

“因爲家是農村的,2011年考大學的時候就尋思能當個老師或者醫生,所以就報了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專業。”1990年出生的任曉猛老家在濟南市商河縣,他上的是專科,而他在大學期間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意經”。

“賣過風扇,賣過涼蓆,也賣過太陽傘,感覺做生意自己怎麼想就可以怎麼幹。”大二的時候,任曉猛就開始在校園內“做生意”,他曾到西市場購買一批電風扇,然後到校園內擺攤賣風扇。2014年畢業的時候,任曉猛像其他中藥專業的學生一樣到藥企應聘,然而他在濟南某藥企做了一段時間的“工藝員”以後,因收入太低選擇離開。“後來,我到過北京一家藥企做銷售,做了一個月我就發現,我的脾氣做不了醫藥代表。”任曉猛說,他的學歷較低無法進入大醫院,而基層醫藥的收入又很低,最終他也就沒有進入醫療行業。

任曉猛想到了擺攤創業,但最初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不過,他還是說服了爸媽來到長清街頭擺攤,賣商河特產馬蹄燒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初戀女友仍在山東中醫藥大學上學,他到長清擺攤也是爲了照顧女朋友。

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夫妻倆放棄本專業,擺攤直播賣油條

新婚燕爾也僅休息一週

“在商河賣得挺好的馬蹄燒餅,到了長清卻賣不動。”任曉猛說,起初他們走街串巷賣馬蹄燒餅,但是買的人不多。無奈之下,任曉猛和父母就改賣商河老豆腐,可是生意還是不溫不火。

“我媽之前做過油條,我就跟着我媽學習做油條。”任曉猛說,他很快學會了做油條的訣竅,還改良了一些配方,從而讓油條酥脆可口。

“凌晨兩三點就得起牀,擺上攤就開始炸油條,一直要忙活到上午8點,下午還要和第二天炸油條的面。”任曉猛說,他們是小商小販沒有固定的場所,不過要按照城管部門規定的時間撤攤。爲了多掙錢就得早出攤,任曉猛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2017年,我畢業後先到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實習,因爲我昏血也就沒有做護士。”1993年出生的任文亞老家在菏澤,於是,兩人起早貪黑共同經營這家早餐攤點。

早餐攤點的生意越來越好,任曉猛與任文亞的感情也進入甜蜜期。2019年2月11日,兩人領證結婚,然而他們僅休了一個星期就重新擺攤賣油條了。

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夫妻倆放棄本專業,擺攤直播賣油條

外地網友慕名來學炸油條

生活日報記者注意到,小兩口在擺攤賣油條的時候,攤位後方的三腳架上有一部手機正在直播,任曉猛也經常來到手機旁邊與網友互動。“2個月之前,我到一個做油餅的師傅那裏學習的時候,就看到那位老師正在直播做油餅的過程。”任曉猛說,他受到啓發以後就註冊了賬戶直播擺攤賣油條的場景。

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夫妻倆放棄本專業,擺攤直播賣油條

任曉猛正在通過直播軟件與網友互動

據介紹,任曉猛的賬號2個月的時間就吸粉2萬,還有全國多地30多名網友慕名來到長清學習炸油條的技巧。“我老家是天津的,看到這個直播以後就想學習一下。”在早餐攤點附近,有多位外地學徒正在觀摩炸油條的技巧,其中一位48歲的男子說他已經來了好幾天了,就想着學學炸油條的手藝掙錢。

到底是什麼吸引了外地網友的關注呢?生活日報記者瞭解到,外地網友都很羨慕這對90後夫妻擺攤賣油條的收入。“每天賣800根,週末一天能賣1000根。”任曉猛說,擺攤賣油條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

談到未來的規劃時,任文亞希望有個固定的店面賣油條,而任曉猛則打算辦一個小喫培訓學校。對於網絡上有關兩人棄醫擺攤賣油條的爭議,任文亞認爲行業沒有高低貴賤,360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需要一份堅持。

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夫妻倆放棄本專業,擺攤直播賣油條

擺攤同時搞直播。

對話當事人 

大學生擺攤賣油條丟人嗎

記者:網友對你們小兩口創業擺攤賣油條是有爭議的,那最初創業時是否也有爭議,你是怎麼面對這些爭議的?

任曉猛:創業的時候爭議比現在大多了,因爲我家是農村的,(村民的)思想比較傳統。一個大學生不去找一個體面的工作卻要擺攤賣油條,他們都不理解。當時很多人都說我,但是我就想創業,就不顧慮別人怎麼看、怎麼想。

我趕過集,也串過巷,擺過攤,啥都幹過。現在炸油條掙錢了,收入是同齡人在外地打工的兩三倍,甚至更高。

記者:擺攤賣油條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嗎?

任曉猛:能放下面子掙錢的人才叫成熟了。360行沒有任何一行是低賤的,只不過他們做出的貢獻是不一樣的。

畢業賣油條,大學白讀了?

記者:有網友稱大學畢業以後擺攤賣油條,而初中生就完全可以做到,大學不就白讀了嗎?

任曉猛:但是賣油條的跟賣油條的也不一樣,行行出狀元。我說(一年)掙30萬,很多人不理解,認爲瞎吹。我上過大學的跟初中生比,有可能在思想境界上不一樣,所以說我做的不大一樣。

記者:你覺得你跟初中生擺攤賣油條相比,有什麼區別?

任曉猛:我從一開始做生意就在網上做宣傳,通過網絡宣傳我們家的產品。一開始通過QQ羣和貼吧,現在有直播平臺了,我就用直播。

如何看北大畢業生賣豬肉

記者:你們夫妻倆擺攤賣油條與北京大學畢業生賣豬肉有類似的地方,你是怎麼看北京大學畢業生賣豬肉的?

任曉猛:他是我的偶像。很早之前,我就知道他賣豬肉這件事,人家現在開成連鎖店了,絕對不差於任何一個人。他賣豬肉的時候也引起過很多爭議,我就是想像他那樣發展,但是是否能發展起來還不一定,不過我會盡我最大的能力向他學習。

相關鏈接

兩位“北大屠夫” 聯手打造“壹號土豬” 

陸步軒,198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中文系,是當年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畢業後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後辭職下海,成爲遠近聞名的“眼鏡肉店老闆”。2003年,在西安街頭賣肉的事被媒體曝出,被稱爲“北大屠夫”。

無獨有偶。陳生,廣東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曾任職於廣州市委辦公廳和湛江市經委。在廣州市委任職期間,他不安現狀,辭職下海,擺地攤、賣菜賣酒等,成爲一名商人。2006年,陳生開辦土豬養殖場,開啓了賣豬肉傳奇。

2009年,陸步軒與校友陳生一起開辦了中國首所“屠夫學校”,使用他自己編寫的教材,教授學員各種豬肉經營中的知識。至今爲止,這所學校已經開辦了數十期課程,共有3000多名學員從學校畢業後從事相關行業。

2015年,兩人共同打造的“壹號土豬”年銷售額近10億元,成爲中國本土豬肉第一品牌。2016年,他們緊跟互聯網的浪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

陸步軒先後接受了央視的《看見》、《對話》等欄目採訪。

生活日報首席記者 程凌潤

編輯 彭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