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9d0576d157e484d999e8955580ca293\"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00\" alt=\"作爲“詩人”的李吉林\"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朱永新按:這是我10年前寫李吉林老師的一篇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吉林老師從教五十餘載,癡心於她的情境教育研究實踐也已逾三十載,每當看到她那慈祥的笑容,每當想起她那溫和而持久的教育情懷,心中總是湧起許多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李老師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魔力,讓你親近、讓你感佩。從年齡上來說,她是長者,但她開口閉口朱先生,讓我忐忑不安;從學問上來說,她是前輩,但她沒有門戶之見,始終敞開胸懷,關注和支持我們的新教育實驗,讓我感動不已。更加讓我感動的是,每次見面,李老師總是精心準備了禮物,從天真可愛的聖誕老人,到溫暖可心的羊毛背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想解讀李老師的魔力之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一位李老師的學生告訴我,其實,李老師堅持不懈的原因就在於,她和她的情境教育充滿詩意和激情,充滿摯愛和智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我曾讀過李老師的《情境教育的詩篇》一書,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個字就是“詩”。不僅情境教育是一首詩,李吉林老師本人也是一首詩,事實上教育本身就是一首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曾寫過一首小詩《教育是一首詩》,這首詩是這樣寫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青春\u002F在躁動不安的靈魂裏\u002F有一個年輕的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激情\u002F在春風化雨的課堂裏\u002F有一臉永恆的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熱愛\u002F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u002F有一顆母親的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創造\u002F在探索求知的叢林裏\u002F有一面個性的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智慧\u002F在寫滿問題的試卷裏\u002F有一雙發現的眼。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教育是一首詩\u002F詩的名字叫未來\u002F在承傳文明的長河裏\u002F有一條破浪的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說這首詩,差不多是我對教育的一個理解。我曾說做教育的人,他本身就應該是詩人。我覺得做教育如果沒有詩人的氣質,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激情,是很難真正把教育做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我喜歡用“詩”和“詩人”這樣的詞彙,來解析情境教育,來打量我們的李吉林老師。實際上,在李老 師的教育字典裏,“詩”的出現頻率非常之高。她在《是教師也是詩人》中說:“正是爲了兒童使我成爲一個執着的探索者,一個不倦的學習者,一個多情的詩 人。”她說:“詩人是令人羨慕的,其實教師也是用心血在寫詩,那是寫的人們最關注的明天的詩,不過那不是寫在稿紙上,是寫在學生的心田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十年過去了,李老師在她新出版的《情境教育的詩篇》裏,她又寫道:“歷經二十六年,在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的三步曲裏,我寫下一首首小詩,一首首鐫刻着時代烙印的兒童教育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使我更堅定了一個觀點:情境教育本身就是一首詩,而她的創造者,就是傑出的詩人。爲什麼這樣說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李老師葆有一顆年輕的心。詩人沒有一顆年輕的心是寫不出詩的。我們很多人都寫過詩,寫詩最激情燃燒的歲月是青春時代,我們很多人都做過詩人,我也做過。那實際上是一種激情,是因爲有一顆年輕的心。李老師儘管已年過七十,但就心理年齡而言,我覺得她還處於青年時期。她自己就說:“我是一個長大的兒童。”這是一種心態。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曾說要蹲下身子來看孩子,和孩子交流。我認爲只要擁有一顆兒童的心,根本不需要去選擇和兒童交往的方法,因爲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兒童。因此真正的教育家,他肯定擁有一顆童心,擁有一顆無瑕的、天真的、靈動的童心,我認爲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年輕的心還表現在她是一個永遠的學生。作爲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全國有那麼多的大專家看中她,願意和她交往,甚至願意拜她爲師,這是爲什麼呢?我覺得首先就是李老 師對別人很尊重,首先她把自己作爲一個學生。她不止一次地對我說:“我如果再年輕幾歲,我一定去做你的學生。”我感受到她的真情,她隨時隨地把自己看成是 一個學生。雖然現在已經是功成名就的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但她還是把自己看成一個學生,她才能凝聚一大批教育教學研究人員,一大批優秀教師共同來 構建情境教育的巍巍大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不僅僅是情境教育,包括我們做的“新教育實驗”,包括所有的教育研究,如果沒有一批人去爲之奮鬥,那就不可能做成。現在這個時代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成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李老師始終燃燒着激情。做詩人是要有激情的,沒有激情寫不出詩,沒有衝動做不成詩人。郭沫若先生寫詩的時候,趴在地上擁抱着泥土的芳香,他必須要有這樣的激情,做教育也是如此。我始終認爲做教育的人沒有激情是做不成的,他最多隻能去做學者。著名學者朱小蔓對李老師曾有過評價,說李老師的情境教育追求兒童認知和情感的協調發展,爲人的情感發展提供了一個優化的時空。朱小蔓是研究情感教育的。確如朱小蔓所說,情境教育的一個很大特色是:抓住了人類情感這個非常重要的要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提出以思爲核心,以美爲突破口,以情爲紐帶,以兒童活動爲途徑,以周圍世界爲源泉。實際上“情”是一個紐帶,情境教育可以把“情境”說成一個概念,也可 以把“情”和“境”分成兩個概念。如果從一個概念來說它更多的是一個空間的概念,是一個場景的概念。如果作爲兩個概念,它本身就是情感和場景的結合。在某 種意義上,李老師的情境教育中, 情感的要素要大於場景的要素。很多人片面地認爲它就是創造一個情景,提供一個時空。我說並不然,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要素。教育若缺少情是做不成的。清代戴 震曾經講過一段話,“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沒有情感的融入,再好的道理也沒有辦法讓孩子們真正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老師自己也認爲,她就是一團撲不滅的火。改革開放以後,她本來教中高年級的課,後來主動要從一年級教起,爲什麼這樣做?她說:“改革絕對是需要熱情,需要主動,需要一股子勁的。”我覺得沒有這股熱情和幹勁是做不成教育事業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李老師懷有深刻的教育的愛。李老 師自己曾經也講過:“正是出於對兒童的愛,使我不怕喫苦,不怕麻煩,意志使我體驗到作爲人的一種力量。我覺得意志會使人的情感持續、穩定、強化。心理學中 寫情感和意志是人的兩大品質。其實在人的內心世界裏兩者卻難以一分爲二,它是互動的,是相互影響的。”因爲只有強烈的情感,纔會有持續的堅持的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對應試教育的現實,李老 師憂心忡忡,她曾在給我的信中說:“中國教育的問題積聚不少。我總想着兒童、少年、青年的成長:他們的內心有祖國,有他人嗎?有願爲祖國效力的志向嗎?他 們追求崇高,鄙視低俗嗎?他們的靈氣、潛在的智慧是得到開發,還是被泯滅了?他們的體質和意志比得過日本的青少年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教育的憂患意識,是教育家們從來都擁有的,而這些都源於對教育、對未來的深刻的愛。差不多在她的每一篇文章裏面,在她的字裏行間,我們都可以讀到李老師對教育的愛。我相信,她的周邊之所以能夠凝聚那樣一批熱愛教育的人,也都源於他們對教育的愛。沒有他們對教育共同的摯愛,情境教育也很難走到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李老 師有創造的智慧。從外語情景教學的啓示一直到中國古代的意境說,她並不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直接翻用,而是在進行一種闡釋和創造,並且不斷地發展。她從低年 級的情景教學,到情境教學實驗的研究,再到情境教育理論的構建,包括到最近的情境課程的開發,使情境教育的理論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這充分反映了李老 師善於創造,善於吸收各種知識,包括把新課程的很多理念都在情境課程的作了很大程度上的綜合,用自己的情境教育的話語來闡釋她對課程的理解,我覺得這是相 當可貴的。一個普通的小學老師,她的知識領域,她的學科領域總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她能不斷地學習,就是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善於創造的激情和智慧非 常值得我們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吉林老師在進行情境教育研究的同時,還經常關注和支持我們所開展的“新教育實驗”。當她聽說“新教育實驗”在全國21個省區已有28個實驗區、800多所學校加入,她非常高興。李老師對新教育實驗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說:“‘新教育’鮮明地提出的‘完整幸福’是切中當代教育的時弊。事實已經暴露得很充分,教育的不完整釀造了受教育 者的不幸和悲劇,正是教育的不完整,成爲國家一直想推行的素質教育的極大障礙。因此,我禁不住要鼓呼、讚美‘新教育’,它是解放學生、解放老師的教育,是真正的‘新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知道,這是李老師在鼓勵我們,希望我們新教育能夠繼續鼓起勇氣,去開拓中國素質教育的一條新路。對於李老師的鼓勵,我們新教育人心存感激。李老師還曾一再表示,願意爲新教育做一些她能夠做的事情。事實上,李老師已經在與新教育研究院的同事們合作主編了一套新教育的兒童讀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7月, 新教育年會在河北石家莊橋西區召開。本來李老師已作好一切準備要前來參加並且在會議上做主題講演,但因爲臨時有重要任務而沒能成行。但是,令人感動的是, 她專門錄製了視頻演講託人帶到會上,會場裏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教育實驗教師們,通過視頻感受到了李老師的教育激情,以及對新教育實驗所寄予的厚望,令無數人感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應該說,情境教育和新教育實驗,在教育界是兩個不同的教育流派,但是,李吉林老師完全沒有“門庭之見”。李老 師在給我的一封信中這樣說:“應試教育這座大山似難推倒,也沒有找準突破口花大氣力去推。其實只要集全國之力,從上到下,從學校到社會(包括媒體)協力 推,那是一定可以推倒的。推倒的目的是爲了青少年的成長,爲了民族的興旺。”在她心裏,只要對中國教育有好處,對中國的孩子和老師們有益處,她都會無條件地支持。我覺得,這就是真正的教育家胸懷和境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詩人是不老的。作爲詩人的李吉林老師,自然也是不老的。(圖片:在李吉林情境教育國際研討會上發言)\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076dcc0ce604ba89ccb8e69838b7354\" img_width=\"880\" img_height=\"539\" alt=\"作爲“詩人”的李吉林\"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9372810032256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