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48f7af799884fd98bbbce2ee250afca\" img_width=\"640\" img_height=\"68\" alt=\"江西萬年:向內挖潛用好“土專家”助發展\"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翻箱倒櫃尋才選才、有的放矢精準育才……近年來,江西萬年把“土專家”作爲重要人才資源,通過發掘擦亮、培育拔節兩條腿走路,不斷壯大“鄉土人才庫”,爲縣域發展注入新動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鄉村振興少不了“土專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暑將至,走進湖雲鄉標林村,成片的稻田長勢喜人,豐收在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過十天,即將進入‘雙搶’時間。”標林村支部書記姚新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標林村共有7800多畝耕地,村裏土地流轉率多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流轉土地被用於種植水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的村民種田種出了甜頭,承包土地年年都要競拍,一畝田的租金達到七八百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主要還是靠姚妹興等人引進技術,提高產量,讓種糧成爲致富的手段。”標林村種糧大戶姚春生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各地如今都不同程度參與着“搶人才大戰”,然而有一支“看不見”的鄉土人才隊伍也不容忽視。也許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很全面的知識,但他們數十年深耕某一領域,熟練掌握某一項技術或技藝,在帶頭致富、傳承文化等方面主動發揮着重要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珍珠養殖是萬年一大特色產業。而問起當地珍珠養殖的行家裏手,非標林村村民邱雪英莫屬。邱雪英對珍珠養殖有一種執念,22歲進入該行業後就再也沒有離開,期間經歷了大洪水衝擊致使血本無歸也咬牙繼續堅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養珍珠是個技術活兒,二十六年來邱雪英一直努力提高技術降低河蚌死亡率、改良珍珠品質。爲讓更多人掌握珍珠種植技術,她每年組織多次免費實操培訓,併成立了萬年縣珍珠女協會。在她的帶領下,掌握淡水有核珍珠種蚌接種技術的“珍珠女”隊伍活躍在全國各地珍珠養殖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剛送出一批‘珍珠女’到南昌一個養殖基地去種蚌,每人每月可收入7800元。雖然辛苦,但一個農村婦女能掙這麼多,也挺好了。”邱雪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翻箱倒櫃尋才選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人才的發現需要一雙慧眼,人才的成長需要給予適宜的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萬年縣將大力發掘和培養一批帶不走的‘永久牌’鄉土人才,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萬年縣組織部副部長王國楊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尋才。萬年縣通過縣委人才辦牽頭,聯合多個人才隊伍主管單位,對萬年本土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六大類人才摸底登記,力圖全面掌握人才底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月,萬年縣再次發出人才徵集令,在全縣範圍內評選“萬年縣傑出人才”。此次人才評選分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農村實用人才三大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梓埠鎮依傍樂安河,划龍舟成爲當地習俗,也因此孕育了不少製造龍舟的老藝人。記者在當地見到了端午後仍在緊張趕製龍舟的老藝人胡勝林。“今年還剩幾條都是外地客戶。我做的船跑得快,連外省人都知道。”他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次人才評選,梓埠鎮也推選了幾名該領域的老藝人。“推選的時候,我們也有點猶豫,擔心他們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後來組織部表示他們屬於農村實用人才的範疇,可以報。”梓埠鎮組織委員童亞玲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選才。轉變唯學歷唯職稱唯頭銜的人才評價標準,萬年縣通過舉辦優秀農產品經紀人評選、廚藝大賽、珍珠蚌接種比賽等多項鄉土人才技藝技能大賽,挖掘有本事、有絕活的“土專家”“田秀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來不知道會種莊稼也算得上是人才。”有種糧大戶呵呵笑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尋才選才的過程中,鄉土人才碰到的各類需求也被積極收集並逐步解決。缺資金的獲得了低息貸款,缺技術的受到了專業培訓……爲進一步促進本地人才學習交流共同提高,萬年今年4月創立了“雲紫薈”,設立不久就獲得好評連連。建立全縣企業HR羣、開設人才拔節成長培訓班,開展“大手拉小手,人才陪你走”活動……,人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正一步步打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在萬年採訪中發現,在不同的產業和行業中,越來越多長期奮戰生產實踐一線的鄉土人才被發現被重視,如“果業技術傳播機”施勇武、民間刺繡傳承人汪金鳳、蚌殼畫推廣老師黃增信……他們將在廣袤的農村田野裏,進一步發光發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有的放矢精準育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箱倒櫃尋才選才的同時也要有的放矢精準育才。萬年縣近年來始終堅持產教融合的育才思路,圍繞該縣電子信息、現代紡織等主導產業設立相關專業,建立“現代學徒”學習機制,大力培育“適銷對路”的本土技能型人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滿足萬年電子信息產業對於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去年1月我們與本地相關企業聯合培養電子類人才,學生一畢業即能爲企業所用。”萬年縣職教中心主任柴廠先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萬年縣今年又傳來好消息。新設農村金融、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等六大專業班級,不設門檻,免收學費,面向全縣招收學生。三年制教育,學生每學期集中學習一個月,畢業將獲得全日制大專文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項工作是落實國家職教20條的具體體現,其目的之一在於培養更多專業型人才。”柴廠先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培育新型農民方面,萬年縣整合多部門資源,在陳營鎮社裏村建立鄉土人才培訓大課堂,對村組幹部、種養大戶、失地農民等定期開展實用性課程。記者在現場看到,牆面上懸掛着一份鄉土人才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涉及家政服務、水產養殖、電子商務等若干類。去年不到兩個月即有一場規模化專業培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萬年縣的企業及個人還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渠道提交個性化培訓需求,申請培訓補貼。據瞭解,萬年每年花費在各類培訓上的補貼資金達100多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結構性就業矛盾是當前普遍情況,作爲職能部門,我們的目的是儘可能讓大家掌握實用技能,個人能夠實現良好就業,企業能夠獲得優秀人才。”萬年縣勞動就業管理局局長劉皆先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新華網\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p\u003E編輯丨鄧藝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92259248374276
相關文章